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崇祯大明 > 第三百七十七章有物指磨金镜净(五)

第三百七十七章有物指磨金镜净(五)

也只有在海上打赢了,才有机会开拓出更多的海域。

外面还有那么多的国家,还有那么多的土地。

有谁不喜欢这些呢?

“陆军的那些人也没有闲着,不管是往西,还是往南,往北,都是机会,这是大争之世,短暂的听力,就是掉队,这一点谨记。”

李定国发现一杯茶,就把他灌醉了。

说出来的醉话,也太多了一点,若不是刚好遇到了郑家来人,他还真不想告诉杨廷麟在这些话。

“多谢。”

渤海将军刘世勋,从一些隐秘的起到,也是知道雍州将军的一些计划的,作为亲近刘世勋的尉长,杨廷麟也是知道一点隐秘的。

卢象升打算向西边扩张,洪承畴却是一直在北边经营,致力于打垮大清,最后到最北边看看风景。

就连衮州将军孙传庭,都是抓住机会,就在提升自己。

一刻都不敢放松。

“自己努力吧。”

说话的时候,李定国又想到了他的一个最佳损友刘文秀,用皇上的话说是这个意思。

两人在很多时候,理念都是不一样。

到现在,他已经出头了,虽然走的是文臣的路线。

刘文秀还在武将当中挣扎。

“做皇上的参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定国心中暗叹。

特别是一个聪明的皇帝,身边的文臣武将,都是最难做的。

此时的刘文秀,可不知道有人正在惦记着他。

辽东他去过很多次。

自从皇太极再次领兵,进攻大明之后,他就在各个地方考察当地领兵将官的水平。

说是考察,也而不过是代替崇祯,走一遍战斗过的地方。

看一看每一个驻兵之地,士卒的战斗水平和军纪,有没有散漫,有哪一些出色的人才,然后记录在本子上,供皇帝查阅。

此次。

他依然是要去辽东的,可不在坐车走陆路经过蓟州,山海关等地了。

而起前往天津,然后到北塘码头,乘船走海路,一直到复州,永宁,直接去找刘兴祚。

于他同行的还有一人,是袁可立找来的旧人。

他是不认识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听袁大人说,李先生以前是去过辽东的?能给晚辈说说关于你们以前辽东的战事吗?”

如今的辽东战事,不说也罢。

被之前许多人恐惧的建奴,早就嚣张不起来了,那还有什么战事,不过是李过将军,又或者刘体仁尉长,站在辽河的边上,放几声炮响而已。

不打到辽河对岸去,建奴的阿敏都要谢天谢地,立刻给老天爷上香了。

“辽东老夫没有去过,只是和曾经的沈有容,刘兴祚的少数几人有点关系罢了,没啥好说的。”

被称作李先生的老人,被刘文秀问起,仔细的想了想,还真就一辈子没敢出啥成就。

刘文秀可不敢小看这些老人。

他一直作为皇上的参谋,可是知道,皇上都承认以前的那些能做事的老一辈,到底有多厉害。

一个袁可立,就让皇上佩服不已,更不要说和袁可立做朋友的老人了。

都说人以群分。

这当中,还是有些道理的。

要不然听到他要去找刘兴祚,袁老也不可能给他塞一个无用的人吧。

“李老谦虚了。”

“没有谦虚,我就是没做出来过什么事迹,这一点袁老也是知道的。”

被刘文秀称作李先生的人,依然是这一句话。

让刘文秀不住的蹙眉,他算是看出来了,这位陪着他一起的李先生,一点都没有他印象中的某些官员们圆滑。

是就是是。

不是就是不是。

在出门的时候,他能够找到的唯一一点消息就是,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邦华称病回乡。

当时一群小人都在竭力排挤东林,把邹元标指为党魁。邦华与元标是同乡,相互之间是师友关系,他的脾气又喜欢辨别是非。

有人劝他做人要圆滑一些,邦华说:“我宁为偏枯的学问,不做反复的小人。”那些人听说后更加恨他了。

第二年,根据年限规定把邦华调出,让他去做山东参议。他的父亲廷谏当时任南京刑部郎中,也被罢官回家了。

邦华于是就推辞生病,没有去赴任。

不错他就叫做李邦华。

在历史上的名字,本就不够响亮,可在原本的轨迹当中。

在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李自成攻下了山西。

李邦华秘密上书请求崇祯帝固守京师,同时仿照永乐年间的旧例,让太子到南都监国。过几天没得到回复,李邦华又请求把定王、永王分封到太平、宁国二府,让他们拱护两京。

办法是个好办法,奈何此时的崇祯又犯了优柔寡断的毛病,不但没有去做,反而还暴露了李邦华。

不多天,贼寇兵临都城,再后来,李邦华带着御史们想登城参战,一群宦官挡住他们,不让上去。

十八日,外城失守,邦华跑到文信国的祠堂里过夜。

第二天,内城也失守了,邦华于是对着信国的木主作了三个揖说:“邦华死于国难,请跟随先生到墓下去吧!”写下一首绝命诗说:堂堂丈夫兮圣贤为徒,忠孝大节兮誓死靡渝,临危授命兮吾无愧吾。”遂投缳而绝。

可以说是一个在袁可立去世之后,能够作为顶梁柱的忠臣。

奈何,此时的大明朝堂,最容不得的就是这样的人。

而当时的崇祯,错过了这样的人才,也活该最后吊在了歪脖子树上,不是大明没有人才。

而是崇祯没有发现身边有能人。

用的都是一些会吹牛,会说大话的,毕竟李邦华的脾气性子,并不是很讨人喜欢,若没有一身的本事,早就被赶出朝堂了。

那还会有机会去陪着崇祯去死。

也就是如今,随着崇祯的变化,整个朝堂也发生了变化,本来会在崇祯元年四月的时候,就会被起任为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不久改任兵部右侍郎,协理军政。

回到朝廷之后,受到崇祯帝召见,过后主持了武会试,事后进到军营中,整顿军政。

可这些都没有了。

现在还都是平民一个,没有任何的官身。

崇祯是不记得有这个人了,可袁可立不会忘了他,只有知道李邦华的人,才能够准确的明白李邦华的才华。

只是如今的李邦华,已经五十多岁了。

要是再耽搁几年,就再也赶不上一点出人头地的机会了。

此时此刻,两人坐在马车上,正在向天津卫行去。

而刘文秀也不再试探着和李邦华搭话了,三两句之后,不但找不到聊天的正确方式,还把他自己给噎的不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