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崇祯大明 > 第二十二章塞下秋来风景异(六)

第二十二章塞下秋来风景异(六)

“千里之堤,决于蝼穴,这大明已经千疮百孔了,若是不想着去改变,最多十六年就不再存在。”

崇祯冷笑着说道,他也没想着自己的小聪明,能够瞒的下天下人。

“只要我的改革速度够快,成效够好,这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

“难度太大,你这样做,不但放弃了京畿一带,也放弃了辽东一带,若是此时建奴么打过来,事情就闹大了。”

李长庚摇了摇头否决了皇上的看法,他不看好皇上的谋划,虽然他也知道此时确实是个好机会。

“现在边兵还能暂时抵挡住建奴的攻击,可每年那么大的银子缺口,再加上内乱不止,要是双线作战,大明可就拖不起了。很多时候,看着地盘大,人口多,是优势,但在某些情况之下,就是拖后腿的劣势。”

崇祯有着先知先觉的历史知识,此时的大明王朝,从上到下,可都没有谁会想过,小小的几十万人的建奴,居然真的能够打败几千万的汉人,建立另一个朝代。

瞧着崇祯眼神中忽然显现的,强烈自信,就差说,这些事情,做的也得做,不做也得做,中间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

李长庚面色凝重,开始撕开起这种事情的可行性,最后艰难的抬头看着坐在主位上的崇祯,他第一次对新皇有了新的看法,和前几任皇帝不同,这位是真的想要改天换地的。

“若是这样,就只能少用,或者不用儒生,一面重新受到儒家团体的牵制了,只是到了威胁到儒家正统地位的时候,各个地方的文人可都不会在坐视不理了。”

李长庚艰难的开口,这种事情需要极大的大局观,还要能够明晰历史的走向,才能一步不差的执行下去,而只要其中一步踏错,就是满盘皆输,再无东山再起的可能。

毕竟朱家大明还是有不少王爷的,大不了换一个就成,就像新皇在京城换朝臣一样。

“其实在我继位的时候,这些事情就已经注定了,我没得选择,大明也没得选择,”

崇祯面上带着一抹嘲弄的说道,甚至是还有一些无可奈何,这个世界上想要做单实事的人,大多都很艰难。

而且他的时间不多了,选择的方法也不多了。

李长庚看着崇祯,叹了口气说道:“皇上难道就不怕你我今日的事情败露出去?”

“其实你就算是说出去,又有多少人相信,而相信的人是真的相信吗?只不过是看有没有利益罢了。”崇祯撇了撇嘴说道,治国从来都不是易事,但某些时候也很容易,就是让大多数人能够赚到利益,那么就不会有人想着造反了。

“你是儒生,心存犹疑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你能再次赴宴,就说明你是站在改革这一条路子上的,不知长庚是否已经下了决心?”

“哎,皇上想要做秦皇汉武,重振大明,长庚愿效犬马之劳。”李长庚叹息一声,不知自己此次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对的。

可只要看到西安府周围的饥民,如今已经开始恢复了活力,他也愿意粉身碎骨,豁出一条命来干这件事情。

“好好好。”崇祯抚掌大笑,“既然你有心办事,那么我也终于可以有机会向人谈谈改变西安府的走向问题了。”

“呃······”李长庚一愣,原以为现在西安府周围的变化,已经很明显了,是要开始全国推广,现在看来也只是冰山一角,还有深挖的东西。

“和你想的那种全面改革不同,我想的就是夯实根基,以点带面,用新兴的势力,来缓慢的代替那些老旧的势力,虽然慢了一点,但胜在稳妥。”

崇祯一笑,放在明面上的是自己出走京城,让绝大的权利形成暂时的真空,然后把几乎所有文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过期,然后自己闷声大发展。

可发展改革也要切合实际,不能让那些既得利益者,立刻赶到疼痛,然后跑来在自己的面前叽叽歪歪。

若是这样每天烦都烦死人了,那还有心情处理政务。

“愿闻其详。”

李长庚站起身来躬身一礼,和之前的君臣对话不同,这一次崇祯明显是要弄出一些颠覆性的东西了。

“长庚,你说在大汉朝的时期,汉人能够喊出‘一汉当五胡’,为何到了现在,关外的建奴却能喊出‘满人不过万,过万无人敌’?都是马背上的民族,为何其中的区别这么大?”

崇祯看着李长庚郑重的问道。

“那时良将猛卒不计其数?”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李长庚还真没有就这个问题深入的来结果,不缺的定的问道。

“良将猛卒?哈哈,现在的儒家已经只会死读书,读死书了吗?”

崇祯踱步走在屋子内,他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位有着勇气和他一起改革的人,其目光的局限性,也只在书本之间。

在想想大明朝覆灭的那段时间,简直是惨不忍睹啊。

李长庚立刻闭嘴,这些他真的不知道,还不如不说的好。

“在春秋时代,战国七雄-根本就不把马上民族放在眼里,谁上去都能把他们打趴下,那是因为中原大地上使用的兵器,是青铜。

到后来这些马上民族,也学会了冶炼青铜,已经可以和大汉朝拼个不相上下了,兵器上的优势没了,其实拼的还是体力,在这一方面,汉人还是略处下风的。

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整个国家的冶炼技术已经有了新的突破,开始装备了铁器,从这时开始,马上民族,就再也不是汉朝的对手,匈奴那么强大,也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

可现在呢?在被别人批判成奇技淫巧的冶炼和工匠方面,还能不能对上马上民族占据上风?”

崇祯继续发问,而李长庚此时对自己的所学,已经开始怀疑了,是个人都明白,兵器的优劣是能够起到决定性胜利的。

然而儒家的思想,竟然是在禁锢这一方面的发展。

儒家的人到底在怕什么?才能视而不见的把一个大好优势,硬生生的转变成了劣势。

而且到现在为止,居然还有人敢于把朝廷令行禁止的铁矿和火药传播到外面去。

“现在马上民族不但有了铁刀,铁枪,居然会拥有了火炮,火枪,其中的一些技术居然比大明的都要胜出一筹,你说咱们的边兵们,往后还能不能守得住?”

李长庚有些无语,单个的事件,还看不出什么,可这些东西集中到一起,却有了近乎奇迹的变化。

“现在人家用着咱们看不上的奇技淫巧,在杀着这门大明的士兵,不知你是什么想法?”

崇祯无奈的收声,低声问道。

李长庚能说什么?

“要是咱们现在开始继续研究这些东西,在给奇技淫巧们重新弄出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只要咱们的兵器别旁人先进,好用,哪怕是一个不通兵法的人,上去一路平推,相信区区几十万人,也挡不住咱们几百万的精兵吧。”

崇祯突地站住身形,认真的看着李长庚说道。

“这个······,大概······”李长庚这个大概了良久,也没有组织出自己想要说的话来,但是他也仿佛抓到了一个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样。

“大明的优势就是人多,要是在解决了兵器的优势,想来边患也就迎刃而解了,你我都知道,自古以来的兵书上,记载的都是以少胜多,战无不胜,但是以你我的见识,肯定是不能尽信书的。”

崇祯的笑容有些戏谑,曾经他也天真的以为,以多胜少才是兵法的奥义,后来才明白那都是无可奈何之下的产物。

能够以多欺少,谁愿意一人单挑别人一群?

脑子进水了,才能想出这种办法,就连街上打架斗殴的泼皮无赖都知道叫人,更何况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