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崇祯大明 > 第八十一章羌管悠悠霜满地(一)

第八十一章羌管悠悠霜满地(一)

崇祯的设想,别说在整个大明铺开。

只要能够在雍州和冀州贯彻执行下去,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是不计其数的。

时间一晃,就是半个月过去。

推进工作依然艰难无比,不是又多少人反对,而是自己手上能做事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一些。

到现在他的工程队,还是抓取的一个叫做张维国的人,担任着。

此人在当时第二次朝廷大臣们谋划换皇帝的时候,没有参与,却也是知情不报,念在自己是在无人可用,才勉强拉了出来。

至于看押黄立极他们的第一批修路人员,也不过是从罪臣之中挑出来的人选,当时的情形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此时也是一样。

洪承畴和晁刚,也总算忙完了手头上的重要事情,赶到了京师。

御书房中,对于货币改革暂时放一段落的崇祯,现在已经到了必须重新组建朝堂的地步了。

这一次他不在从南京拉人过来。

事实证明,南京的官员和原本京师的第一批换掉的官员,几乎是一模一样。

就算是换个十遍八遍,也不过是旧瓶装旧水,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徐光启送来的火枪,你们的都收到了吗?”

书房内这一次前来的人很多,都隐约的知道了一点,崇祯正在重新建立朝堂体系,从龙之功也就是这么来的。

“收到了。”

洪承畴和晁刚同时说道。

两人对望一眼,都是以对方先说。

崇祯瞄了一眼点名道:“就从洪承畴开始吧,有什么就说什么,承恩,拿笔记下来之后送到道院作参考。”

“是,皇上。”

王承恩应下,坐在最角落的一张桌子旁,早就准备好的笔和纸,看在历程更他们眼中都觉得这种事情,以后可能会成为一个习惯。

记录下所有谈话的类容,然后整理成需要的精华,在接着讨论就是崇祯现在极力退岗的办法。

崇祯认为自己不是很聪明,那就只能用笨办法,来达到聪明人的目的。

“五千杆火枪,我和晁少将军已经平分了,现在在蓟通武装起来的火枪兵,一共有八千人左右,另外还有二十杆狙击火枪,虽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可需要的士兵却要更加精锐才行。”

“军队里有没有发现那些聪明人?咱们也要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吗。”

一场战役总会涌现出不少的能人,而这些可以说是大浪淘沙,真金练出来的有本事的人。

崇祯看了一眼更加稳重的晁刚,心里一阵满意,在刚开始见到这人的时候,满身的刺,总觉得自己咯啊不起,需要更高的位置,所以才抢着和洪承畴出去赚取军功。

磨练了半年,又进了一次军校,虽然学习的时间更短,就被再次派了出去,现在已经是淬火的上好钢刀了。

“还是承畴先说。”

此次崇祯已经不再称呼全名了,微妙的变化,即便是洪承畴沉稳的心性,也不由的一阵激动。

对这个时代的军人来说,皇上的认可,才是最重要的。

“臣谢过皇上。”

洪承畴也是不客气的说道:“我手下有两人,一个是我的传令兵刘体仁,另一个是参谋李过,这两人不管是在军阵上,还是指挥上都很有大局观,可以培养一二。”

“那么晁刚呢?你有什么人要推荐的吗?”

崇祯点头记下,才问向晁刚。

“臣的手下,只有魏晨一人磨练出来了,另一位张存孟还差一点,不过臣在刘敏当中发现了几位很有天赋的人,不知可否推荐?”

晁刚是很看好张存孟的,可因为某些原因,还是觉得张存孟不如魏晨成熟稳重。

“哦?说来听听。”

崇祯好奇的问道,内心的心上也越发浓厚,能够推荐出与自己无关的人,那就一种进步。

毕竟大明的千里马还是很多的,缺少的只是相马的伯乐。

“卫博厚是一个,他是蓟州本地人,母亲病死,父亲也在建奴入关之后,活活冻死,家里只剩他一个人了,读过书,懂得识字和数算。

另一个就是在房山遇到的少年人,他叫苏广,家境还不错,听到蓟州遭了兵灾,自备刀剑跟着一起来打建奴的。”

晁刚想了想自己让一个罪臣苏茂相,到现在还在主持蓟通的政务,人家也辛苦了这么就,还是要问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句。

“臣在流民当中,找到了一位罪臣,能力还算不错,已经征辟为蓟辽政务总督了,不知······”

苏茂相此人,崇祯自然知道,晁刚给他写过书信,说明过情况。

“能力不错就暂时用着,俸禄不要克扣,既然知道悔改,那朕就给他一个机会,他的罪免不了了,他的子女可以享受大明百姓的权益。”

大明百姓的权益,就是说可以做犯法之外的任何事情,不算是罪民。

以后无论是科举,还是做官,都不会受到他父亲的影响。

“臣代苏茂相谢过皇上恩德。”

“孙传庭和卢象升距离太远,手上的兵力不多,还需要镇守山海关,过段时间,晁刚你再训练一万士兵,去把那两人换下来,然后让他们回来开会,顺便推举一些聪明人。”

崇祯想了想接着又道:“队伍中有没有伤残的士兵?有的话让他们赶快转业地方。”

“有大概一千人左右。”

战争能够不死人,只是伤残而已,不在适合当兵,这样的人本身就已经证明了他们的勇武和功勋。

崇祯用起来也放心。

“这件事情,李长庚来负责安置工作。”

一场御书房会议,开了整整一天,就连吃饭都是有人送过来的。

记录会议内容的王承恩,已经写满了一摞纸张,墨汁都已经研磨了好几次。

总算是敲定了一些重要的事情。

只有民生问题,依然是没有更好的办法立刻展开。

第二天。

御书房就多了一人。

秦良玉也被招了过来参加会议。

朝堂现在是个空架子,没有朝臣自然也就没了朝会。

“秦将军第一次参加这种临时的会议,不用拘束,在大明可是很少有像你这样的女性,上次我让人给你带回来的任命诏书,看了没有?”

崇祯对待秦良玉,可是真的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