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历史很有趣 > 赵匡胤陈桥兵变凭什么得到天下响应

赵匡胤陈桥兵变凭什么得到天下响应

周世宗柴荣号称五代十国第一贤君,然而在他去世半年后,赵匡胤就发动陈桥兵变,攻破开封,建立宋朝。不出一年工夫,原本属于后周的广大地盘,尽皆归属于赵宋。虽然期间也有泽州李筠、扬州李重进起兵反抗,但绝大多数藩镇都是传檄而定。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一二百年间藩镇林立,拥兵自重,只是表面臣服朝廷。就算是赵匡胤拿下开封,那也只是击败了后周皇室,为何天下没有再度如前朝一般陷入混战呢?

必须承认,周世宗确实有才。相比同时代的其他君王,他推行善政,多有改革,尤其是强干弱枝方略,对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有着重大影响。宋太祖正是以周世宗作为参照,才能制定下“杯酒释兵权”,削夺藩镇权力,以及先南后北,最后对付契丹的治国方略。可是,周世宗治国时期实在太短,从他登基称帝到最后病逝,不过短短五年。五年间他南征北战,屡动兵戈,虽然也开疆拓土,建立赫赫功业。也正因为屡兴兵革使得国内劳苦,他日夜忧思,又养成暴躁性格,往往与臣子一言不合便施酷刑。故此,周世宗在世之时,天下诸侯尚忌惮其威势;一旦归西,各路诸侯无不蠢蠢欲动,尽皆生出反叛之心。

相比周世宗易怒寡恩,宋太祖赵匡胤就显得豁达仁慈,知人善任。就算是面对昔日仇人,也能宽宏大量,唯才是举。赵匡胤青年时曾外出游历,来到随州,随州刺史董宗本,与赵匡胤的父亲是旧相识,又见赵匡胤年青有为,对赵匡胤颇为器重。赵匡胤也确实有才,无论是校场比武,还是行军布阵,总能赢得满堂喝彩

(本章未完,请翻页)

。短短时间,赵匡胤就成为随州众将士的偶像。董宗本有个儿子叫董遵诲,他与赵匡胤年纪相仿,本来董遵诲是随州第一太子爷,无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敬,整日都被鲜花掌声包围,谁料想赵匡胤到来后,将他的风头全部抢去。董遵诲心中难免有气,于是董遵诲想方设法羞辱赵匡胤,甚至不惜派人暗杀。赵匡胤颇有眼色,逃过危难后主动离开了随州。一晃十余年过去,董遵诲接替父亲出任随州刺史,成为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他本有些沾沾自喜,谁料想一朝风云变幻,赵匡胤摇身一变,成了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将董遵诲召入京城,董遵诲想起昔年往事,胆战心惊,以为赵匡胤必会收拾自己。谁料想抵达京城后,宋太祖竟提拔董遵诲,封他为通远军节度使。董遵诲的母亲被契丹掳掠为奴,董遵诲多年寻找不得。宋太祖又派人出使契丹,花费数万两银钱将董遵诲的母亲赎回。董遵诲感激涕零,再三表示即便为宋太祖而死,而心无所憾。宋太祖却道,昔年在随州时,就亲眼见识过董遵诲才干。只需董遵诲用心治军,为国效力,他自然能永享富贵。

其他开国之君往往滥杀功臣,尤其是对那些昔日功爵超过自己的人,更是不能容忍。赵匡胤称帝之前,是后周禁军殿前都指挥使,他的顶头上司叫做张永德,曾担任殿前都检点,此人本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在军中在朝中都有着崇高的威望。若非是周世宗柴荣忌惮张永德威名,临终之时特意将张永德都检点罢斥,逐出京城,赵匡胤也就没有机会升任都检点,发动陈桥兵变,开国称帝。对于张永德这样一样军中耆宿,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何一位帝王都必然心生忌惮,若是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必然会想方设法将其除去。宋太祖对这位昔日领导颇有情义。称帝后,他依然顾念旧义,不但让张永德享有军中无上高位,且让他执掌兵权,为邓州节度使。邓州有军士受到张永德责罚,此人心怀仇恨,连夜赶赴京城,状告张永德谋反,宋太祖本可趁机将张永德拿下,然而宋太祖偏偏将这军士抓起,派人送往邓州,交张永德全权处理。张永德见到这个军士,只是将他打了十板子就放走了。

宋太祖是武将出身,做事却深谋远虑。他没有重赏这个告状的军士,没有将军士斩杀,而是将其送给张永德处理。他如此做,一方面可以告诉张永德:我对你很信任;另一方面也是警告张永德,你做事情要谨慎。

宋太祖一生说过许多话,其中有一句流传甚广,叫做:“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说这句话时,宋太祖身边只有他最为信任的谋士赵普,故此,话语间没有任何掩饰,道破历代帝王的真正用心。

其实,宋太祖还有一句话,也说得非常有力,叫做“犯吾法者,唯有剑耳!”

大家都知道宋太祖对武将很好,往往给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得享富贵。其实,得享富贵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不得有任何违法之事,尤其是不得对大宋江山有任何觊觎之心。一旦涉及贪污,涉及谋反,就算此人再是位高权重,再是与赵匡胤关系亲密,他也会毫不犹豫将其斩杀。正是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对天下诸侯有恩,有义,有法,他才能够在短短一年间就将原属后周的各路藩镇尽数收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