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但让晋国人大为欣赏,连郑简公也大吃一惊:什么时候这小子变得这么有学问了?
韩起看了看晋平公,见他对郑国人十分满意,尤其是对公孙段的表现非常欣赏,于是出班道:“主公,臣以为,现在是弭兵期,楚国要召集诸侯会议也属正常,郑国如果不参加那是拂了楚国脸面。况且,郑国讲礼,国君亲自来朝见主公,说明情况,主公还是答应了吧。”
晋平公点点头,其实,对郑国参不参加楚国人召集的会议他不关心,这事由韩起说了算。他感兴趣的是那位英俊的晋国大夫,心道:我们晋国,那些懂诗书礼仪的基本都是老人了,年轻人能够象这位郑国大夫那样知书达礼的还是很少啊。
于是对郑简公道:“郑伯有福啊,身边有贤臣相助,这位公孙可不得了啊,寡人甚为喜欢。”
韩起心道:来了,可以了。
韩起立即接上道:“主公英明啊,这位公孙段,知书达礼,堪称年轻人的表率,主公应予以奖赏,以勉励我国公族子弟啊。”
晋平公一听大喜,还是元帅考虑周全啊,通过奖赏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外国年轻人,来达到激励本国年轻人,引导一种爱学习、护周礼的氛围。于是点点头道:“元帅之言,正合寡人之意,如何奖赏,就由元帅决定吧。”
韩起故作思索了一下,道:“主公应该还有一个州县之地,与郑国相邻,何不封赏给郑国公孙?”
州县?晋平公哪里还会想到有这么一块地,一般情况下,晋国新得土地都被公卿大夫们分光了,公室要地做什么?当即便依韩起所言,赏赐州县给公孙段。
满朝文武无一有意见,连范鞅都认为,这块地反正不是属于范氏的,你韩起爱作人情便作人情去吧,只要不给晋国其他大夫,增强其实力即可。
郑简公哪里想到,这一番赴晋国吊唁晋平公已故夫人少姜,不但解决了是否参加楚国召集之会的问题,还白白得了一块土地!
回国途中,郑简公对公孙段是大加赞赏,但公孙段心里有数:自己不能白白得了这赏赐,这一切都是韩元帅的好啊。
回到郑国自己家后,公孙段立即召开了家族会议,会议决定:州县现在虽然属于丰氏家族了,但这块土地不得进行家族分封继承。这毕竟是晋国的土地,象郑国这样的小国,怎么可能拿人家盟主晋国的土地?况且,这土地说到底,是晋国中军元帅韩起赏赐的,得找到合适的机会,将土地还给韩起元帅!
公元前435年,公孙段找了一个距离实在太远难以管理的理由,专门拜访了韩起,正式将州县还给晋国。
韩起为此事专门去见晋平公,他装作非常为难的样子对晋平公道:“主公,多年前,您将州县赏赐给了郑国丰氏。但丰氏现在将州县还给了我们晋国,还说一定要交给臣才放心。臣一时难以取舍,请主公决定吧。”
晋平公一听便乐了:“元帅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收下就是了啊,只是要给我们晋国就行了。”
几年前,自己以赏赐郑国人土地而教育本国大夫,现在,赏出去的土地又回到了晋国,晋国这不白白做了次人情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晋平公认为自己太有水平了。
韩起就这样得到了州县。但得到了州县后,韩起并没有立即派出邑宰实施管理,他将自家的封邑进行了排列,最后又动了一个脑筋,将州县与宋国大夫乐大心的封邑原县作了交换,适当损失了点面积,但将原属于宋国的原县给拿到了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