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佗、成何作是赵氏家臣,怎么会追随中行吴出征呢?赵氏、中行氏本就有些矛盾,中行吴不可能重用赵氏家族的人。
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邯郸大夫赵午是中行寅的亲外甥,邯郸赵氏仅为赵氏家族的别宗。天下有诸侯纷争,诸侯国内有卿大夫纷争,卿大夫家族也有纷争。
赵氏家族的发展历史,本就非常复杂。赵叔带一脉下来,到赵衰时,赵氏家族第一氏便是赵衰与梁益耳(历史上赵、赢、梁同出赵氏),第二代时除赵盾为大宗嫡子外,其余分为原氏、楼氏、屏氏、邯郸氏、梁氏。
赵鞅是第六代了,此时尚有赵氏两支别宗,一支是第五代的邯郸氏赵午,一支是第六代的梁婴父。
中行氏有意在赵氏家族安插一枚定时炸弹,起到分化赵氏家族的目的,那便是邯郸氏。中行吴甚至将女儿嫁给了邯郸赵氏当时的族长赵胜。邯郸赵氏因此与中行氏走得很近,赵武去世后,赵氏在晋国的地位急剧下降,而中行氏则与范氏结盟,并一度拉拢智氏,成为晋国最大的势力。
邯郸赵氏自然与中行氏走得近,对中行氏的命令体现了高度的执行力。派出邯郸氏的牛人参加中行氏的军事行动便顺理成章。
中行氏的人,都是飞扬跋扈的人,这跟家族族长的性格和德行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有关的。中行氏到了中行寅这一代,完全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到处贪财索贿。由于和中行氏走得近,邯郸赵氏因此也便沾染了中行氏的这种作风,飞扬跋扈,一切唯邯郸氏利益是图。
可惜一直以来,赵鞅一直以为不管如何,邯郸赵氏也是晋国整个赵氏的一部分,是属于赵氏家族的,故对邯郸赵氏没有任何的防备。
出使盟国对中行氏的人来讲绝对是肥差,因为这是索贿的最好机会。所以,当时赵鞅负责解决卫国事务,问谁愿出使卫国,达成与卫国结盟的任务时,邯郸赵氏的涉佗和成何自告奋勇讨得了这个差使。赵鞅当然把这个任务给了他们。
涉佗和成何哼着小调来到了卫国,他们特意带了几辆空车,准备装载来自卫国的礼物。而且,到了卫国并没有立即张罗着举行盟约事宜,而是在高级驿馆住了两天。
但卫国本已经对晋国离心离德了,还会给你晋国人好处?以前那种看见晋国使者第一规定动作便是送礼的日子已经远去了。卫灵公还要看看你晋国会提出什么条件来,再决定自己的真实态度。
令涉佗、成何等人失望的是,这次到了卫国,非但没有人送礼,接待他们的卫国人也只是公事公办,连接待用餐也是严格按几菜一汤的卫国标准。
涉佗和成何心里憋着一股火,到了正式盟誓时,卫国人本欲派一大夫与晋国人盟誓,这是依礼来讲的对等原则。
但成何怒道:“我们晋国这样的大国,一个大夫就可以抵你们一个国君,你们卫国必须卫侯亲自盟誓。”
这就相当于把卫灵公的地位看成是晋国一个大夫,卫灵公很恼怒,但当时也没有办法,毕竟晋军大兵压境,且已经输了一阵。
让卫灵公更火大的事还在后头。盟誓时,需一人割牛之左耳,然后将割下的牛耳朵置于盘中。端盘的人为尊,即执牛耳者。割牛耳的人地位相对低一点。
一方是国君亲自参加,一方仅为大夫,按理应该是卫灵公端盘,涉佗、成何两人割牛耳。但成何又道:“你们卫国,就相当于我们晋国温邑这么丁点大,我俩代表晋国而来,请你们割耳朵,由我们执牛耳。”
卫灵公心头的火蹿了上来,但他还是忍住了。接下来是歃血,等到卫灵公歃血时,涉佗故意用手肘撞了一下卫灵公。卫灵公刚想喝牛血,被他这么一撞,血就漏到外面,顺着卫灵公的手往下滴!
这叫什么?这叫卫国国君严重受到侮辱!国君受辱,那便是国家受辱。卫国虽然勉强与晋国结盟,但卫国的心已经冰凉冰凉了。
公元前501年,晋国中军元帅范鞅去世,卫国立即加入了齐国为首的反晋联盟。
这便是卫国全面叛晋的来龙去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