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明末:帝国崛起 > 第两百二十八章 老汉

第两百二十八章 老汉

后世电视剧上有一位著名的天字第一号大贪官曾经说过,灾民已经不能算是人了。

一个馒头就能让一个没有出阁的大闺女毫无保留的奉献自己,一块饼就可以让一群饥民互相残杀,最后死伤相藉。

这些都是血淋淋的事实,远远不是那些自我标榜,却不识人间疾苦的所谓君子可以理解的范畴。

所以大贪官用米粮换麦麸去赈灾,按照贪官的理论, 一斤米可以换五斤甚至更多的麦麸,那么原本能救一个人的粮食,现在就能救五个乃至更多的人。

这不是什么狗屁的悖论,但是在道德君子的眼里,人不是猪狗怎么能去吃猪狗之食,乃是对人性的践踏是对良知的泯灭。

这纯粹的就是屁话,绝对的臭不可闻。

十年不问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封建时代绝大多数走科举出仕的读书人的现状。

一家当中的读书人就是绝对的脱产, 全家人都指望着自家的读书人能够苦读圣贤书之后能金榜题名,从而改变全家的命运,对于这样的读书人,家里人别说让其干农活苦活,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他么的算不错了。

没有大量的社会底层实践,光是从书本上面知道什么赤地千里,什么饿殍遍野,什么易子而食,什么吃了观音土会如何如何,又怎么可能会有太客观的感受。

贪官和清官有很多时候不仅仅只是手段,还有一种真实感受和理想主义理念的碰撞。

冯恺用储存起来的粮食去救灾民,灾民不会觉得粮食不好,他们只会对冯恺感恩戴德,如果有机会能够安稳下来,他们多半还会给冯恺立上一个长生牌位, 日日礼敬, 传承后世。

而道德君子看待这些只会说冯恺不把百姓当人, 然后刀诛笔伐, 去评说暴政,至于灾民是活下来还是饿死,很多君子都会选择性的视而不见。

不过这些对于冯恺而言都算不得什么破事,他只需要知道一点,就是用三四年前的粮食能够让大量的灾民不被饿死,用不算厚的衣服让难民不那么容易被冻死,能够让他在这几千追随大军一路来到西安,怎么劝,哪怕承诺发放度日的粮食和种子的情况下都劝不回去的百姓脸上看到重新浮现出对生的渴求,那就足够了。

冯恺不是流寇,他自然不能用流寇的手段去逼迫无辜的百姓,但是他更加不可能带着这些百姓去征战。

那么摆在冯恺眼前首要之事便是如何安置这些难民,而西安就是这几千流民的落脚地。

西安作为李自成的大本营,尽管以前也被祸祸的不轻,可这两年也因为李自成重兵屯守,多少恢复了一些元气。

周边零零散散的也分布着一些村寨,土地也已经开始春耕,只不过因为武锐军的到来,原本忙忙碌碌的百姓一个也看不见, 冯恺甚至相信就算去各个村子里面搜, 估计都未必能找到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