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华夏出兵锡金邦而不是增兵克什米地区,英国人也相当的克制,没有继续增兵,和华夏在锡金邦北部进行交战。
而在锡金北部的主要战斗人员是来自尼泊尔和不丹被驱逐出去的平民,英国出武器和口粮将其武装,将其充作对华作战的炮灰。
双方的交战随着天气进入十二月中旬并未缓解,反而因为华夏的高原战区补给因为冬天来临无法运输,让英国觉得这是一个夺回被华夏占领的多个地区的大好时机。
华夏和英国因为边境问题走向对抗,这对于同盟国阵营来说是极好的消息。
军事实力世界第二的华夏站在同盟国这一方,并且运往他们国内的战争物资丝毫没有减少,反而随着华夏的工业在之前三年的战争中迅速发展而增加。
这对于处于劣势的同盟国阵营来说是极大的鼓舞,虽然上层人物知道这不过是华夏为了自己利益而行事,但他们却可以将这个消息宣传给中下层鼓舞士气。
从低地防线到阿尔萨斯-洛林防线再到奥匈边境,两大阵营的地面战争已经因为冬天的来临而偃旗息鼓,协约国的补给在这几个月出现了大危机。
有着华夏盯着,同盟国阵营的德奥潜艇肆无忌惮的在大西洋进行无限制潜艇战。
现在德奥都没有主力战舰,商船、运输船也无法出海运送物资,整个大西洋都是运送物资前往协约国阵营的船只。
放弃了主力战舰编队之后的德奥爆发出的能量极为可怕,首先是自产和从华夏再次订购了二百艘潜艇,组成将近五百艘的庞大无限制潜艇战编队。
同时华夏这边也派遣了伪装成运输船的补给船只时常为其提供补给,就算是潜艇出了故障,也可以上浮等待华夏船只的救援。
整个大西洋在几个月之内被击沉的商船总吨位达到了两万七千多吨,协约国阵营损失惨重。
反而是德国控制了丹麦的首都哥本哈根之后进一步掌控了波罗的海的出海通道,芬兰王国的工业也已然开始生产,资源丰富急缺财政来源的芬兰在短短大半年时间内就修建好部分工厂投产。
虽然无法像华夏那般大批量的供应德奥,但供应两三个保加利亚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1917年1月1日,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德国和华夏再一次达成新的协议。
这个协议是基于之前德国工厂从华夏招募工人的合作上达成的,为了更好的应对接下来可能会更加不利的局面,德国不得不再次征兆了八十万青壮参军。
为了弥补重体力劳动上的短缺,德国不仅是从波兰地区征募大量的青壮从事生产,从华夏募集工人是主要的人力来源。
之所以德国预料接下来的局势会更加不利,原因就是华夏已经交付给英法两国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各一百架,轰炸机五十架。
别看华夏现在和英国人在高原地区交战激烈,但双方的交易却是一点没有少。
德奥空军优势的时间不多了,虽然华夏依旧死死的保着铝合金的制造技术,但英法还是凭借底蕴研发出性能相近的铝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