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二六八章 赴奥远征军

第二六八章 赴奥远征军

淮海军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效率。

董书恒对下属的做事效率要求的方面非常严格。

德、能、勤、绩、廉就是淮海军官员考核的五大标准,其中的能就表现为工作的效率。

之前有一个侍从室的干事,每天都加班加的非常晚。

董书恒了解到并没有给他安排额外的工作。

只是那人白天的时候工作效率低下,把事情都留到晚上做。

还想以此在董书恒面前邀功,显得自己工作是多么的勤奋。

每次董书恒到侍从室的时候总能看到那个小伙子在那里奋笔疾书。

最后,董书恒让魏玉祥将此人调到了一个最偏远的乡镇去工作。这样他只要做给自己看就好了。

董书恒不喜欢这样爱做表面文章的下属。他总是告诉淮海军的人,他们不是为自己工作,而是在为这个国家民族去奋斗。

人做一件事情要是没有一点点高尚的价值掺和在里面,那就纯粹是在糊弄了。

农民种田的时候都会融入一部分自己对秧苗的热爱。更何况是淮海军中这些官员。

他们要是纯粹为了养家糊口而工作,不夹杂一点对国家、民族的爱在里面。

那么懂书恒可以肯定淮海军的发展也就到此为止了。

……

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从军部到军政府都紧张的动员起来。

这次的作战距离不远,而且浙闽地区遍布淮海军的势力触角,所以不存在冒进这样的问题。

淮海军所要注意的无非两点,一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损失占领当地,清除掉朝廷在当地的势力。

二是做好应对清廷可能会发动的反击。

10月10日,是一个好日子,宜征伐。

董书恒此时却在上海黄浦江的码头送别那些即将奔赴克里米亚半岛的远征军。

十艘三千吨级的大型蒸汽运输船在码头上一字排开,也就是在上海这里的码头,要是换一个地方的话,还不一定一次性停靠这么多的船只。

码头上站满了送行的人,董书恒想通过这次远征唤醒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所以做足了宣传功夫。

社会各界都派了代表在码头送行。这种盛况也将通过他们的嘴传到其他人的耳朵中。

此时,董书恒也在码头之上,他的身边站着一圈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总督阁下,您手下的军队的军容是我见过的亚洲军队中最棒的。”法国公使布尔布隆奉承地说道。

这次劝说清国出兵克里米亚,拿破仑三世亲自对他进行了口头嘉奖。能够得到皇帝陛下的表扬,无疑会给布尔布隆今后的政治生涯增光添彩。

“多谢您的夸赞,但是对比法兰西的陆军,我们还差的很远。这次到奥斯曼,我的这些手下能够看到世界第一强的法兰西陆军如何战斗,那将是他们的荣幸。”

董书恒当着英国公使的包令的面说出这些话,包令的脸色明显不是很好看。

“我们大英帝国的军队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是世界上最强的。”包令在心中暗道。

“当然了,我们也要感谢英国远东海军为我们的船队护航,有皇家海军的护航,我想这些小伙子们一定会安全到达科威特。”这是给英国公使包令说的。

“那是自然,总统放心,在印度洋上,只要有英国海军在的地方就没有人干造次。”包令非常自豪地说道。

英国人控制的印度殖民地就像一柄匕首伸进印度洋,控制者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

当年法国人跟英国人也是在印度干过仗的,就是为了争夺这个地方,最后法国自然是输了。

布尔布隆的心中不快,但是他也没有表现出来。

法国现在的国力确实不如英国。

尤其是现任皇帝的叔叔拿破仑一世在位的时候,几乎跟整个欧洲开战,使得法国的国力消耗巨大。

到现在,法国都还没有缓过劲来,所以现在法国只能够跟着英国人后面混。

不过拿破仑三世不会一直这样的,他这些年在欧洲四处挑起争端,一方面是为了改善法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也有消耗英国国力的打算。

随着随行的物资装船完毕,士兵们背着自己的随身装备,排着整齐的对列在码头上列队。

随着一声哨响,士兵们踩着跳板,一列列整齐地上船。

码头上报社的摄影师对着这一幕按下快门。随着一声镁粉爆燃的声音,相机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中国的军队终于再次踏上远方的土地。

自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老百姓看了很多的外国军队踏上中国的土地。

这次,淮海军的这支军队将用自己的脚步,带着大家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这次出兵,除了医疗队,还有一支战地记者的队伍跟着军队一起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