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二八六章 远东的冬天

第二八六章 远东的冬天

到了地方之后,感觉还好,因为那个时候刚刚入秋,气温刚刚好。

田常一下船就见到了一座小镇,全部都是木质的房子。

这里是一个美丽的港湾,田常听队长说这里是黑龙江的江口。

作为一名山东出来的流民,田常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地名。

不过他们并不在意,反正只要听命令干活就好了。

他们最早的任务就是伐木建房子。

田常归属在林场,实际上主要的任务就是伐木。这里漫山遍野都是巨大的树木。

太大的树他们运不下山,只能够挑选小一点的树,那种十几公分的松木截好之后用来建房再好不过。

伐木之余他们会在山上采集一些松果和蘑菇。

林场有人专门教他们怎么样识别蘑菇。

每一场雨过后,森林里面都会长满了蘑菇,这种东西配上守卫们打来的松鸡一起炖煮最是鲜美。

这里的林子都是那种经年的老林子,林子里铺着厚厚的一层枯叶,人踩上去感觉就像踩在一层垫子上一般。

休沐的时候,田常会跑到江边去看捕鱼队的人捕鱼。

每一网下去都是满满大鱼,仿佛永远都捕不完,看起来就非常过瘾。

岸边晒鱼的木架像是一片小树林子,密密麻麻的!

这里的鱼又大又肥,很多鱼都是田常叫不上名字的。

但是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尤其是鱼肚子里的鱼子,几乎占了鱼肚子的三分之一。

田常喜欢用鱼子拌饭吃,那种鲜香,从小就吃不饱饭的田常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不过没过多久,冬天就来临了。

这里的冬天仿佛是一下子就降临了。突如其来的寒冷让田常这样的山东汉子都受不了。

大雪一下就停不下来,外面的风像刀子一般。

要是出门的话,必须要包的严严实实的。

他只能跟工友一起在烧着热炕的小木屋中整日躺平,无所事事。

一群男人,整天呆在一起,又脏又臭。整个木屋中都是臭脚味和旱烟的味道。

苦哈哈没那么多讲究。不过熬过了一个冬天,田常再也不想体会那种感受了。

终于熬到了第二年的开春,干惯了伙计,突然休息了几个月时间,田常感觉到浑身都不舒服。

还好,冬天里,晴天的时候还是可以出去干些活的,大家做的最多的就是铲雪,这里的雪要是不铲的话,会把房子都埋起来。

关键是下下来的雪不会融化,像他们的居住的庙街正好是一个港湾,风将周围的雪都吹了过来,积存在这里。

今天的积雪融化之后,庙街又开来了很多的军队,说是原来在这里的俄国人会来报复。

田常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是民兵,他们也都领了武器,开始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训练上。

果然从江上游杀来了好几万人,那船队都看不到边。

民兵的指挥官对大家开玩笑说道:“这些船以后全是我们的了。”

田常虽然紧张,但并不担心,淮海军打仗从来没有输过。

果然,几万俄国人最后全部被消灭了,还抓了好多的俘虏。

这下庙街这边最苦最累的活都可以交给这些俘虏去做了。

庙街开始了大建设,两条大街被铺上了碎石,然后浇上水泥,弄得平平整整的。

碎石都是那些俘虏在采石场开采的。

水泥是山边的水泥厂自己烧制的。

后来新成立的远东省军政府设置在这家里号召大家把家属都接过来。

田常觉得这里有医院有学校,吃的比自己以前在江苏的农场还要好。

最主要的是有家属的话,可以分到一栋自己的房子。

田常实在不想跟工友们挤在一起了。

所以他交了申请把三个孩子和媳妇儿都接了过来。

田常如愿以偿地分到了一套房子,正房有三间。

田常和媳妇儿睡一间,孩子们一间,中间的一间是正厅。

侧面还有两个厢房,一间是厨房,还有一件事厕所。

在这里厕所必须得在房子里,不然冬天的时候没办法整。

厨房有门跟田常他们的卧室相连。厕所那间在另外一侧跟孩子们的房间一门之隔。

田常家的三个孩子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八岁。都已经到了入学的年龄。

田常将他们都送进了庙街的学校,中午学校管饭,所以田常跟妻子两人都可以出去工作。

田常的老婆专门在林场负责捡拾蘑菇木耳,收集好之后送到食品厂去烘干。听说这些蘑菇干干在南方卖的很贵。

这算是林场开辟的一条新的财路。

还有另外一条财路就是田常他们的做的伐木活计。好的木材会在林场的锯木厂做成固定规格的板材然后被商船运走。

现在,送物资过来的船队每次回去的时候都还能满载而归。

冬天来了,大人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小孩子还要继续上学,学校里面是有供暖的。

想着有些工友还要挤在一个炕头。田常则可以在家中搂着媳妇儿睡大觉。

心里美得很!

“媳妇儿,反正没事情做,要不再生一个娃?”田常如是说到。

最近只要是下雪不上工,田常都要跟妻子重复这句话。

这对中年夫妻趁着孩子都去上学,找到了刚成亲时的感觉。

田常觉得:远东的冬天,真好!

外面寒风呼啸,炕上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