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并不怎么看得上《隆中对》的战略,这些都是一些常识性的战略,敌人强大无匹,除了躺平投降外就只有奋力抵抗,如何才能抵抗?无他,只能增强自身的实力,一方面加强自己的防御体系,训练兵马,增加钱粮,另一方面向外扩张和寻求其他盟友。
这些都是很正常的逻辑思维,董虎对此并不是太过在意,事实上他更为反对诸葛亮的一次又一次北伐的同时,还睁一只眼觊觎东吴的地盘。
一次次北伐,把益州变成了民困兵乏境地,让益州百姓内心里极为厌恶、排斥战争,若非如此,依照川蜀百姓的倔强性子,成都也不可能轻易被绕道奔袭的数千兵马逼降,要知道成都四面皆山,成都平原聚集了益州八成汉民,若益州百姓拒城抵抗,饿也把数千魏军饿死了,更别说百万百姓抡拳群殴数千兵卒的屁事。
一次次北伐不仅耗光了益州的钱粮、人丁,更是把民心也耗尽一空,士人嘴里的高歌颂德真的能代表了百姓的内心?
百姓又不憨不傻的,自己好不容易种的粮食被收走送去前线,自家的男人、儿子死在前线战场,偏偏自己穷的就只剩下一张肚皮,百姓内心里会怎么想?
而且诸葛亮的“陇西”战略也不可能成功,就算曹操把凉州扔给诸葛亮,这样的战略也不可能成功,董虎自己就是凉州人,他太清楚凉州人是什么样的性子!
凉州人对大汉朝没有太强的归属感,尤其是凉州羌这一群体,他们与大汉朝闹腾了几百年,诸葛亮高挑的“汉室”大旗对于他们来说屁用没有,有好处时自是不用多言,凉州人会呼啦啦举旗投靠,可若没好处时立马就能翻脸不认人,关键是……诸葛亮能给凉州人什么呢?
什么都给不了,能带给凉州的只有战争和杀戮,在此之前凉州就因为韩遂、马腾的造反而祸祸了凉州一遍,动乱已经让凉州凋零了,诸葛亮再把战争带给凉州,依照凉州人的尿性不反叛才叫怪了呢!
天下没乱时,即便是大汉朝最强盛时,凉州羌都不把大汉朝威严当一回事,都敢呼啦啦举旗造反,一个破落的汉室更是不可能用汉旗让他们老老实实当替死鬼,没好处时,凉州人一定会反叛,前有狼后有虎的,就算曹操把凉州扔给诸葛亮,诸葛亮也只能老老实实退回益州。
对于董虎来说,“陇西”战略看似很高明,可以开拓出另一条战线,可以从南面的汉中、西面的凉州对关中平原进行围攻,在军事上看似很高明,但实际情况却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凉州根本支撑不了诸葛亮的战略目的。
一面与魏军争锋,另一面还要将一只眼睛盯在东吴身上,兵力、财力本就不足,还要分别在汉中郡、凉州、襄阳与魏军、东吴进行对峙,进行四线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