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公孙瓒进入易县的时间点太过敏感,只要他没有表现出对冀州太过敌意,正值各路诸侯商议着如何讨伐董卓大业时,无论是冀州牧韩馥,还是渤海郡太守袁绍都会对他进行一些私下里拉拢,或是对他侵入河间国的举动视而不见。
与此同时,公孙瓒也不能表现出对冀州太过敌意,所以他一开始时没有直接抢了易县城,而是在易县西数里的地方驻扎了下来,也就是《三国》所说的“易京”的地方,是一座军营性质的坞堡。
董卓入主雒阳时董虎还在凉州,当日的他根本不会关心公孙瓒,仅雒阳内的混乱局势就已经够他头疼得了。
初时根本没有在意过公孙瓒的事情,直至后来才对他进行了些关注,以己推人,换做是他,他也不会在各路诸侯围攻雒阳之际有什么动作,因为这会让韩馥、袁绍感到威胁,会率先联合刘虞清除掉背后的威胁。
天下局势不明,公孙瓒即便再如何猖狂自大,一开始时也只能选择隐忍,即便抢掠百姓的粮食来养活兵马,也只会抢掠幽州而不是冀州,这也是为何他能在袁绍驱逐韩馥后,冀州不少城池都选择了支持他的原因。
一开始时是没有“易京”的坞堡,最多也就是个军营,后来与袁绍干仗后才征募民夫修建的“易京”坞堡。
易京距离易县仅有数里,有现成的城池,按理说是没有必要再修建一个坞堡的,直接将易县改造成军事要塞就是了,为什么还要驱使无数百姓修建一座军事坞堡呢?
其实与董卓修建郿坞有些类似,主要还是为了自己的人身安全。
这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时代,汉朝几百年里有不少权倾朝野的权臣,可最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很多权臣也都遇到过刺杀。
《三国》丁原身死,董卓身死,曹操的多疑,孙策的死……这些都算是被人刺杀、背叛造成的,公孙瓒被麴义击败后,他的威望就一落千丈,之后又屡屡被袁绍击败,幽州军的人心也就散了,以至于只有娃娃和女人在他身边才有安全感,而易县城内有着众多百姓和家族,安全性自然差了许多,这才有了“易京”坞堡的事情。
公孙瓒一开始时,他是不会轻易与韩馥、袁绍交恶的,这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至于酸枣联盟解散后,公孙瓒为何又先后与韩馥、袁绍交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