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三国之西凉兵王 > 第199章 河套草原的现状

第199章 河套草原的现状

七八月时,董虎领四五万兵卒全部吞下了河套三郡二十九城,因防御东面鲜卑人侵入,董虎在强阴塞城的二十里外又令董耀修建了一处凉城,因时间太短缘故,凉城只能算是一座万人营寨,凉城、强阴各一万屯田卒,两万兵卒足以抵挡鲜卑万骑,在南面长城之内平城(大同)另有华雄两万兵卒,以及自平城至马邑沿线十数万人,防御是足够了,至少足以应对四分五裂相互征战不休的鲜卑人了。

西面鲜卑实力最弱,部族与沙漠里的沙盗差不多,零散且人丁较少,他们要想攻打廉县(银川),从河套西部进入就只能在荒漠里行走数日,如此就不能携带牛羊辎重,只能携带数日干粮,即便西部鲜卑能够拿出万骑,也很难自廉县杀入,一旦被董部义从万卒阻住,一旦抢不到足够万骑食用的牛羊、粮食,不用攻打就会惨败。

西部鲜卑拿不出攻占北地郡、安定郡的兵卒,一直都是与沙盗差不多,顶多千骑呼啸而来呼啸而去,但这不代表河套三郡的西面就真的安全无虞,居住在河套三郡北面的漠北中部鲜卑是能够从河套的西端杀入的。

檀石槐分东中西三部鲜卑,朔方郡以西的鲜卑是西部鲜卑,主要有鲜卑乞伏部、鹿结部,河套三郡北面漠北鲜卑主要是拓拔部。

鲜卑原本是辽东部族,在与匈奴人逐渐争斗获胜后,为了控制整个草原,也为了压制日薄西山的匈奴人,就将居住在辽东更加北方的大鲜卑山各部鲜卑迁往漠北、陇右草原,也就有了西部乞伏部、鹿结部鲜卑,以及漠北中部拓拔部鲜卑,除此外还有一些高车族。

中部、西部鲜卑原本是居住在辽东更加北方面的部族,在鲜卑人强盛了后才向漠北、陇右草原迁徙的,远不似檀石槐所领的本部东部鲜卑那么强大,但漠北草原是匈奴人的核心族地,尽管北匈奴向西迁徙,还是有一些不愿离开的部族,在北匈奴西迁后,河套三郡北面几乎成了真空般存在,于是就有一些居住在更加北方的高车族部落南下迁徙,填补了这块肥沃真空地。

中部、西部鲜卑成分复杂,在檀石槐活着的时候,尽管乞伏、鹿结部、拓拔部人丁少一些,但东部弹汗山鲜卑太过强大,所有人都不得不低头臣服,檀石槐死后,不仅鲜卑本部东部鲜卑陷入混战厮杀中,中部、西部鲜卑同样陷入彼此混战融合当中,想要短时间内对董虎造成强大威胁是很难的。

但是,这不代表中部鲜卑就不能从河套三郡的西部杀入河套草原。

中部鲜卑霸占了原匈奴人的故地,在河套三郡的北面,双方隔着一道阴山山脉,在这道山脉上,春秋战国时赵武灵王曾修了一道长城,其中有两处关隘塞城最为重要,一处是当年王昭君出塞走的鸡鹿塞,一处是高阙塞,这两处关塞是中部鲜卑自河套草原西部朔方郡杀入的关键。

鸡鹿塞比高阙塞稍微大一些,长宽各八十步,城高三丈,是一座石城,或许是大汉朝与匈奴人战争的缘故,这座重要险关要塞要坚固的多,自汉宣帝时修建,历经两百年依然坚固异常,除了城门不知被哪个混账烧毁了外,余者基本上没有遭受太大损坏。

长宽各八十步,想要驻扎多少兵卒也不可能,但鸡鹿塞东二十里就是方圆几十里的屠申泽,是河套西部最大的淡水湖,只要有淡水,那就能够在周围营建屯田邬堡,为了对鸡鹿塞足够的重视,董虎在此处驻扎了两千屯田兵。

高阙塞小些,只能驻扎两三百人,此处城塞是在两处谷口交汇处,地势险要,虽然屁股后面没有几十里大湖,但此处城塞距离黄河仅有三里,董虎为了稳妥,同样在黄河沿岸驻扎了两千屯田兵卒。

河套三郡原有的百姓都逃了没影,河套平原几乎就是一个空壳,董虎只有加强东、西两个出入口防御,尽可能将所有外敌阻拦在外围,给予内部更多的安全环境。

河套三郡人丁稀薄,短时间内很难确定具体数量,董虎只能从东至西一路推进过程中进行估算,算上他从雁门郡带入的四五万人,差不多有六万余人,基本上除了他自己的兵马外,就只剩下一群俘获的万人奴隶。

河套人丁少的让董虎想哭的滋味,很想挥挥手让逃跑的混蛋们跑回来,雁门郡也好不到哪里去,自己带入的一二十万只能沿着马邑直线排列到平城(大同),只能沿着这条直线耕种、布防,余者都是空无一人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