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订阅!求票票!)
除了上述几种手段,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直至后世仍被沿用的技术――反潜迷彩。
一战的英国画家们,特别是抽象派画家们,曾经被集合起来,从事重要的反潜战工作:为舰船画反潜迷彩。
反潜迷彩并不是为了隐藏舰船,花花绿绿的舰艇相当显眼,其主要作用是造成攻击方的错觉和误判,让火炮和鱼雷打不到。
这个高招是一名动物学家提出的,1914年9月,著名动物学家格雷厄姆.科尔先生给海军大臣丘吉尔写信,祥细说明舰船迷彩的妙处。
根据科尔先生长期看动物经验,斑马、长颈鹿、美洲豹等动物,长着美丽的花纹,看上去很滑稽可笑。
但运动起来,这些花纹打破了动物与背景间的结构线条,会非常难以识别和捕捉,科尔先生的高见受到了重视并被采纳。
于是,战场最精彩的一幕拉开了。
英国的舰艇纷纷的画上线条粗犷奔放的迷彩,堪比毕加索先生的作品,当时大洋上舰船披着这种抽象画来来往往,为苦逼的战争年代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
为这些舰艇画迷彩是个大工程,每条舰的迷彩要结合船的实际情况来画,造成当时英国的画家相当抢手。
说白了就是让你眼晕。
反潜迷彩的主要用色有黑、绿、蓝、白四种,近看起来,就象是闯进疯人院里的大森林。
不过远看起来,这些线条破坏了舰船的外形轮廓,使攻击起来相当困难。
有的船被画得要即将沉灭,有的船被画成反向开进,重点是船头水线部位,要做特别处理。
因为当时的主要靠观察船头激起的浪花判断船的速度,乱画的浪花很容易让观察者产生错觉,判断不准速度。
当时的鱼雷都是非制导的直航鱼雷,速度大约30节(每秒15米)。
假如距离2000米的话,需要航行133秒,如果目标舰的速度估计差了10节(每秒5米),等鱼雷航行133秒到达目标的话,就有665米的误差,这样的话几乎打不到船的。
反潜迷彩的作用难以统计,能够确定的是,二战时期,反潜迷彩还在大量的使用。
反潜迷彩是表面迷惑,q船的存在就是从表面到骨子里的双重迷糊。
作为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后裔,英国皇家海军对反潜战的杰出贡献之一,是把表演艺术与战争艺术的无缝对接,发明了有史以来最奇葩的反潜神器--q船。
开战不久,德国潜艇的扩大了袭击范围,把英伦三岛周围都列为交战区,于是英国人发明了q船。
q船准确的名称是伪装反潜舰,因为绝大多数q船的母港是位于爱尔兰南部的女王港,为了隐藏其用途,所以英国人给起了q船这个名字。
q船的来源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其实类似于“钓鱼执法”,基本要领是把民船加上火炮、鱼雷后来还有深弹等并仔细的伪装起来。
q船的空舱里塞满了木材或棺材,即便吃上鱼雷或炮弹也不容易沉没,q船一付人畜无害的样子出没在德国潜艇活动海域,引诱德国潜艇浮出水面。
等德国潜艇浮上水面并且靠近后,再突然袭击,击沉潜艇。
不被认出来是q船成功的前提,所以q船的船员经过充分的表演培训,甚至挨了炮打死了人也得咬呀挺住,直到德国潜艇靠到身边再动手。
战果很快就来了,1915年7月24日,当时最新型的德国潜艇u-36艇,在苏格兰外海,抓获了一艘丹麦商船。
德国正登船转运物资时候,
远处驶来了一条挂美国旗的小船(300多吨,比u-36还小)。
看到送上门的肥肉,德国艇员们乐开了花,急忙追了上去,并发炮警告。
这是一条看起来很平常的小货轮,在德国水兵们眼里,货轮上的船员们在甲板上的狼奔矢突,收拾细软,甚至于放下了救生艇“逃命”。
看到这一幕,u-36放心的靠了上去,小船上升起了信号旗,大意是我们投降,愿意收留落水船员。
等到u-36接近到约50米的距离时,突然之间,丑国船上掀起了几块舷侧列板,露出了黑洞洞的炮口,那东西突然出现,就好像你突然看见了鲨鱼的血盆大口。
与此同时,英国皇家海军旗被迅速升上桅杆,刹那间,绵羊摇身一变成了恶犬,几轮准确的炮击之后,u-36被当场击沉,无人生还。
披着羊皮的狼,那是能随便欺负的对象?扑上去狼吞虎咽才是狼该干的事情!
德国u-36艇不知道是,他们遇到是皇家海军上尉马克.沃德罗指挥的反潜q船--“查尔斯王子号”。
查尔斯王子号击沉u-36艇之后,居然把炮火指向丹麦货轮,将货轮也击沉了,事后英国人的解释是,他们当时认为丹麦货轮是德国潜艇补给船。
实际上,英国人的险恶用心是想杀人灭口,保守他们q船的秘密。
这是q船的首次独立作战并取得成功,沃德罗上尉因为击沉u-36艇,荣获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全船官兵分享了一批1000英镑的丰厚奖金。
这个时候英镑非常值钱,皇家海军排水量近3万吨的最新型狮级战列巡洋舰也不到200万英镑。
q船其实是一种钻法律空子的欺诈手段,外表上看与民船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是装备了大口径火炮的军舰。
一战之前,为了维护相对稳定海上交战秩序,体现“文明”的成果,沿袭帆船时代的传统。
国际上先后通过“巴黎公约”、“海牙公约”、“赎金规则”等国际公约,要求海战中各方,对敌方非武装商船采取军事行动的时候,不得杀伤船员。
而且要为船员提供安全的撤离手段,通俗点说,就是抢船抢货都可以,但“要钱不要命”,相对以往那种“到了江心,你是要吃面片还是馄饨(砍死还是投水)”的海盗做法,这种规则进步很大。
一战开始的时候,各国还很讲究,基本上遵守了这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