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能力不仅将在波罗的海计划中运用,也将在北海运用,在这些地方德国轻巡洋舰都可以通过高速逃入近海来躲避主力舰的攻击。
至于暴怒号的18英寸主炮,费舍尔在1919年写道——有了这些威力巨大的炮弹,德国人就不可能阻止俄罗斯的百万大军在波美拉尼亚海岸登陆!
不可能是有点言过其实了,但如果波罗的海计划得以实行,那么任何登陆部队显然都会非常欢迎18英寸舰炮作为他们的支援火力。
暴怒号实际建成状态,建成时舰艏就已安装飞行甲板,仅有舰艉主炮塔按原设计保留,可看到巨大的18英寸单联装主炮塔
在1915年1月28日正式提交并存档的勇敢级设计方案基本上是一艘缩小版的声望级,配备两座而不是三座双联装主炮塔,原来的A炮塔位置被取消。
两座主炮塔让勇敢级,尽管与声望级大体相似,但拥有极易辨识的外观轮廓,同时也终结了自狮号以来每艘英国战列巡洋舰都拥有背负式舰艏主炮设计的历史。
其装甲防护,除了主炮塔、炮座和司令塔外,大体与轻巡洋舰处于同一水平。
装甲上的极度薄弱被认为是阻止她们作为真正战列巡洋舰在舰队交战中占位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
从侧面对比声望和勇敢,减少的一门主炮塔和后移的单烟囱是二者外观上的最大区别,缩小的船体与指挥塔的比例也容易区分
费舍尔的继任者在1916年3月对这些舰船的评价是,她们是“错误命名的船只”,“根本不能称之为战列巡洋舰——不管什么重型轻型,根本没有能管用的装甲”。
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这些舰船的分级的确应当是轻型战列巡洋舰,尽管她们并不能执行战列巡洋舰所要求的许多任务。
即使在勇敢级设计的早期阶段,她们严重缺乏的装甲防护也已经受到了诸多批评,尤其是考虑到她们最终将作为主力舰服役的情况。
在1915年3月初,随着波罗的海计划已经变得不太可能实践,费舍尔要求英考特修改勇敢级的设计并加强鱼雷隔舱防护。
实际上不止勇敢级,声望级的鱼雷隔舱防护也进行了加强。
对于这两级舰船来说,这一强化将导致一定的增重,并略微增加吃水,实际上让勇敢级无法像最初设想的那样在波罗的海近岸浅水活动以完成预定的“特殊目的”。
当然,这对于海军部来说不算什么坏消息,毕竟已经没有什么波罗的海计划了。
由于此时勇敢级还在绘图板上,设计改进并不困难。
鱼雷隔舱的厚度从0.75英寸增加到1.5英寸,导致500吨增重,而吃水因此增加了对其设计用途而言几乎致命的6英寸(15厘米)。
相比之下航速的损失就相对较小,只有0.25节。
当得知增重和由此导致的吃水增加时,费舍尔只是简单地回复道:
“考虑到对鱼雷和水雷的水下防护强化这是可接受的。”
这说明即便在勇敢级开工之前,费舍尔就已经不再考虑将其用在波罗的海计划中了。
费舍尔的继任者也在1916年初给首相的信中写道:
“费舍尔说这些船是为了某个‘特殊战略目的’而建造的,尽管就我个人而言,考虑到她们的吃水,这个‘特殊战略目的’大概是她们永远也不能完成的目的。”
在声望级上,鱼雷隔舱强化的计划则最终被取消,因为两舰的进度此时已经大大推进,改装会导致显著并且无法接受的工期推延。
1915年3月14日,费舍尔正式批准对勇敢级设计的改动。
勇敢号于1915年3月28日在阿姆斯特朗埃尔斯威克造船厂开工,光荣号则于1915年4月20日在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开工。
此时随着达达尼尔战役的失败,波罗的海计划的寿终正寝也已经显而易见。
1916年3月,费舍尔写信给首相表示,尽管是为这一“特殊战略目的”而设计,但勇敢级仍然能够作为舰队的有效补充,虽然这并不是她们的最初设计用途。
费舍尔写道:
“这些舰船是为特殊战略目的而建造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她们对大舰队的常规行动也非常有用。
细节不必过多提及,但就我个人观点而言她们对于舰队指挥官将相当于一大队轻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能力,无论是在大舰队行动之前还是之后。”
他继续写道:
“她们从未设计用于取代‘狮型’的重型战列巡洋舰,这么思考只会把事情越搅越浑。
她们实际上是对重型战列巡洋舰的补充,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声望和反击。
更多的重型战列巡洋舰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但这与这些轻型战列巡洋舰的建造没有关系。”
勇敢号在1916年2月下水,光荣号则在4月。
光荣号在1916年10月23日开始海试,12月在艾兰岛外海进行全速公试,在91,195马力下测得了31.42节航速。
勇敢号则在11月在泰恩河口进行了有限度的测试,在91,200马力下测得30.8节航速。
根据推算,如果超载到11万马力,勇敢级将能够达到33节的高速。
1917年1月,光荣号成为第1轻巡洋舰中队的旗舰(从而导致了后世进一步广泛将其认知为大型轻巡洋舰),勇敢号则在同期成为第3轻巡洋舰中队的旗舰。
随着日德兰海战中第1巡洋舰中队的装甲巡洋舰遭遇惨重损失,她们最终将被用于重组这一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