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订阅!求票票!)
与嘉宝类似的还有曾经获得过四次奥斯卡奖的凯瑟琳.赫本,她之所以被称为“传奇”,一方面在于其伟大的演技。
另一方面,其通过媒体为大众所塑造的“桀骜不驯”的形象也是一个原因。
凯瑟琳.赫本作为一名性格女演员,天生对传媒抱有极其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她对记者持有敌意,每次采访都给人一种极其傲慢的态度,并且对于自己所拍摄的作品甚至不屑于观看,部分年轻时所拍摄的作品甚至直到她老年时期才第一次观看;
另一方面,她也很在意自己在媒体上的各种形象。在检查传记作家为她所写的自传时,她都会仔细斟酌相关字词。
据美国女演员简.方达在其自传中回忆,凯瑟琳.赫本很鄙视她生孩子这种做法(凯瑟琳从未生过孩子)。
因为她认为,作为一名职业女演员,生孩子必然要影响自己的工作,是一种不敬业的行为。
这种看似很不在意实际上又很在意媒体形象的心理,在黄金时代许多演员的身上都能看到。
在成为一名职业明星的过程中,这些明星真正地成为了传媒所刻画的形象,他们享受这种“神化”的过程。
不过,在这些明星中也有一些“异类”想要逃离这种体制。
但在逃离的过程中,代价也是巨大的。
英格丽.褒曼是40年代最有影响的女演员之一,她自出道起,就以“天然美女”的形象示人,圣洁、无暇是人们描绘褒曼时用的最多的词汇。
她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北欧女武神,瓦尔基里。
光彩照人,明媚端庄,充满激情。
比起格蕾丝凯利来,她淳朴自然,毫不做作虚荣,更真诚。
侧脸无敌,美到极致!笑得真实自然而灿烂,极富感染力。
然而根据她之后的口述,她承认自己在40年代后期就已经厌恶了好莱坞僵化的制片与审查体系。
通过主动联系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她梦想着拍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作品。
不过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她与罗西里尼相恋并怀孕,而这时的她还没有离婚。
有关她婚内出轨并怀孕的消息立刻震惊丑国舆论界,教皇甚至公开在报纸上谴责英格丽.褒曼。
丑国人纷纷要求这位瑞典女演员滚出好莱坞,因为她的实际做法与电影里、传媒里的她实在太不相符。
褒曼被自己苦心经营的形象所毁灭,就这样离开了好莱坞,从1949年到1956年,她在黄金时期离开了好莱坞。
而她之所以能回到丑国的原因也是因为她所主演的《真假公主》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
解铃还需系铃人,被大众媒体抛弃的褒曼又被大众媒体请回了丑国。
所以说,明星,尤其是黄金时代的明星所构建的形象是脆弱的,他们的命运被大众媒介所主宰着。
换句话说,明星的存在是一种“被建构的个体”。
明星在人们的感知中一直是被媒介化了的现象,明星形象是由媒体文本――营销、宣传、影片、影评和评论等一起组成。
徘徊在真正的“人”与“明星”之间,明星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经营着自己的形象。
破坏这种被建构的形象,在一定意义上就承认了“明星”生涯的结束。
好莱坞黄金时期差不多持续了30多年,20世纪60年代中期,黄金时代基本结束。
其代表性事件是玛丽莲.梦露的去世和电影《埃及艳后》的惨败,黄金时代结束同时意味着明星制的终结以及“新好莱坞”时代的到来。
新好莱坞时代的明星将以一种全新的媒介形象出现在公众眼中,这一时期的明星形象与当前主流明星几乎没有区别。
直到互联网时代的出现,这一时期的格局才会出现变化。
不过炒作并不是单方面的,必须得是炒作方、明星以及金主爸爸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所谓金主爸爸,其实就是参与电影或电视剧的广告商们。
别小看他们存在的意义,自古以来能出钱的都是大爷。
后世电影娱乐整合营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名词,借助电影为自己产品和品牌进行推广,成为众多企业进行市场推广宣传的一种重要渠道。
但是多数企业与品牌在还停留在电影院投放个广告,用明星头像做海报等等简单粗放的阶段,但基于影视艺术的娱乐整合营销在好莱坞已经相当成熟。
可以说早就已经进入娱乐整合营销工业化2.0,甚至3.0时代,和华夏刚刚起步的娱乐整合营销相比较,差距可是相当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好莱坞的娱乐整合营销发展更是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完善。
作为分担票房风险的惯常做法,电影中植入广告的模式在好莱坞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27年暗藏巧克力广告的《铁翼雄风》。
而1951年由凯瑟琳?赫本和亨莱福?鲍嘉出演的电影《非洲皇后号》明显拍出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镜头,是植入式广告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随着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植入广告对于广大营销商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到20世纪70年代,好莱坞还一直竭力避免在电影中出现产品的品牌名称。
后来植入式广告正式发展成为由厂家免费提供产品作为电影背景道具,演员使用道具或者被演员波及。
而斯皮尔伯格为丑国植入式广告发展推波助澜的人物,1982年在斯皮尔伯格的《e?t外星人》中,有reese`spieces糖果吸引外星人进屋子的情节。
随着电影的热播,一时reese`spieces糖果成为孩子们的梦之糖果,期销量猛增65%。
由此,电影植入式广告正式成为一种高效的营销方式。
还有最典型的汽车,好莱坞大片《007》可谓经典,1963年阿斯顿?马丁db5车型在《007―金手指》中首次亮相,随后阿斯顿?马丁就与007系列电影走到了一起。
影迷在期待下一部007电影的同时也对詹姆斯?邦的座驾充满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