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 第251章 解太原之围

第251章 解太原之围

他的身材变得强壮结实,肤色也被晒成了古铜色,跟原本那个更像是儒雅读书人的形象,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是因为樊存闲来无事也一直在尝试着提升这幅身体的素质,这几年的时间,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种平远!

“你作为将领,赏罚不明,士卒浴血奋战,你却未能将赏赐他们的军需辎重按时运抵战场。

“自领二十军棍!”

在众目睽睽之下,种平远二话没说领了责罚,脱下铠甲被打了二十军棍。

下手的士卒当然是收手了的,但看到这位主将也被打,许多原本对种平远充满怨气的士卒,心中的怨气也就逐渐消散了。

甚至开始体谅起种平远的迫不得已。

“哎,种相公也是没办法啊,若不是朝廷一再催促,他又怎么会犯了兵家大忌,贸然行军。”

“是啊,粮草辎重的事情……我相信种相公并非那些乱加贪墨的将领。”

紧接着,郓王看向左右。

身边人立刻会意,将几个随军的沉重的大箱子搬了过来。

箱子打开,里面堆满了各种金银珠宝。

“种平远!论功行赏,将前几战中该有的赏赐,全都加倍赏给士卒!”

种平远手下的将官们开始将这些钱财和珠宝分发给连日奋战的兵卒。

而这些兵卒的脸上,再一次有了动容的表情。

很快,几个大箱子全都分发一空。

在得到了比平时更多的赏赐之后,这些士卒的心态也终于稳定下来,想要看看郓王殿下接下来还有什么要说的。

只见这位郓王殿下横枪跃马,声音逐渐升高。

“将士们!

“我朝武人被压制,已有百余年了!

“我等本是战场杀敌、保家卫国的好男儿,若是生在燕、楚、梁这些前朝,本该是攻城拔寨、建功立业、人人羡慕的铁血军人!

“可在本朝,庸臣误国,却将我等武人称为‘贼配军’,脸上刺字,百般折辱,还要让我等去直面金人的铁骑!

“本王知道,你们心中有怨!

“本王知道,你们不该为齐朝屡战屡败而背上千古骂名!

“本王也知道,你们其实完全有打赢金人的实力,只是因为各方掣肘,因为一帮胆怯庸臣的龃龉,才总是在战场之外的地方,遭受致命的失败!

“本王也知道,你们此时不愿意去太原,是因为这一路上的大战,已经彻底消磨了你们的耐心,让你们觉得此战打不赢,而即使打赢了,功劳也都与你们无关。

“但是!

“请大家好好想想,此时在太原城中的,也都是我们的手足兄弟、至爱亲朋,也都是我们大齐的同胞子民!

“本王向你们承诺,救下太原后,所有士卒皆有赏赐,阵亡者,三倍抚恤送入家中!

“本王还向你们承诺,从今日开始,我朝武人将不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你们都是我齐朝的利刃,不仅要保家卫国,还要开疆拓土!

“从今日起,将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庸官,能骑在我等将士们头上!

“若是有庸官敢说一个不字……

“那本王就杀他全家,为我等将士祭旗!”

郓王殿下的慷慨陈词并无太多华丽的辞藻,这与他状元的身份似乎并不相符。

但这些直白甚至显得有些粗鄙的话语,却更能激发三军将士的共鸣。

很快,战场上爆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声!

虽然这位郓王殿下并非皇帝,而只是一名亲王,但他仅仅是说出这番话,已经足以收揽人心。

更何况,他已经凭借着连续救下刘法、种平远这两位名将的操作,赢得了西军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尊敬。

而此时三皇子的尊贵身份,西北兵马大元帅的职位,以及曾经考中状元的传奇经历,更是让这位郓王有了一种天命所归的感觉。

就此,齐朝最强的西军,在郓王的人格魅力下,再度整合为一。

……

太原城下,并未爆发出想象中的大战。

在郓王的带领下,刘法与种平远这两位西军名将开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地推进。

而眼看天气逐渐炎热,经过几次试探之后又都没有得到好的结果,金人最终还是知难而退。

太原之围解了,但并未爆发出大规模的战斗,也没有斩获太多金人的首级。

不过这正是樊存想要的。

因为盛太祖告诉他,此时与金人死磕,并非很明智的选择。

这些金兵留着,还有其他的用处。

于是,在金人撤走之后,樊存只是带着西军象征性地追击一番,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作为大捷报了上去。

而后就是进入太原城,得到太原军民的夹道欢迎。

只是紧接着,郓王殿下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无比的事情。

他与太原城的守将王禀,几乎是以直接勒索的方式,让太原城中的富户,比如地主、豪绅、富商等等,交出几乎三分之一的家产,充作军资。

此举自然是激起了这群人的激烈反抗,但在西军杀气腾腾的屠刀面前,他们最终却还是妥协了。

而这些钱财,大多数都被用作士兵的赏赐。

有个别实在顽固的地主、豪绅,仗着自己的家族在朝中有些势力,想要抗命。

而樊存在盛太祖的建议之下,对这些人就只有一个回答。

杀!

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当然,杀也要讲究个名正言顺。想要搜集这些地主劣绅的不法证据简直不要太简单,不论是通过王禀等太原官员的势力,还是由城中的平民百姓举报,在加上乱世用重典的从严判决,杀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反而让城中百姓拍手称快。

而此举虽然也激起了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太原城中,支持的声音却还是占了上风。甚至很多太原城中的民众,还自发地拿出一些家财用于犒军,被樊存拒绝。

显然,城中还是有明白人的。

太原城被围了许久,如果没有郓王带领西军救援,指望着朝廷派出援兵,估计太原城迟早都要被攻破。

而一旦城破,金人就要大肆屠城,到时候别说是家财,就连身家性命也都别想保住。

所以,这些西军原本也没指望朝廷的封赏,城中交出一些财物犒军,也总比都被金人抢走要好得多。

对于那些不明白这一点的人……

樊存也不屑于对他们讲道理,毕竟他的场外援助嘉宾是盛太祖。

……

太原之围已解的消息很快传回京师。

听闻郓王竟然又立下这等大功,京师百姓自然是奔走相告。

但这一消息对于正在争权夺位的两位皇帝而言,却不啻于火上浇油。

齐惠宗已经还朝,但很快,他就发现还朝后的事情与自己原本所想全然不同。

齐英宗几乎是将自己的这位太上皇父皇给软禁了起来,安排自己的亲信给齐惠宗的内侍来了个大换血,实时监视,甚至连齐惠宗赐给内侍财物、接见大臣,也都要一一汇报。

而郓王的收复太原之功,虽然让齐英宗十分不快,但这毕竟冲淡了他割让三镇的不良影响,加强了他统治的合法性,所以明面上的赏赐和奖励还是要有的。

在这种自觉更加安全的环境之下,齐英宗和齐惠宗两人的斗争比原本历史中还要更加激烈,而原本李伯溪和种平远等人力主构筑的黄河防线,自然就更加没有劳民伤财的必要了。

这一切当然都建立在某种一厢情愿的推断之上:既然太原之围已结,金人已经退兵,那么,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来了吧?

将军国大事寄托于某种侥幸,这本就是十分愚蠢的行为,但齐英宗本身就是一个愚蠢至极的皇帝。

而樊存既然已经知道了真实的历史,对他的这种愚蠢自然也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所以接下来,樊存要耐心等待那个绝佳的时机。

……

果然,数月之后,金兵再度南下,仍旧是东西两路进兵。

在原本的历史中,太原城沦陷之后,两路金兵围攻汴梁,顺便以太原为支点,切断了西军救援京师的路径,导致京师几无可战之兵,也是促成靖平之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个历史切片中,樊存所扮演的郓王救下了太原城,让这种局面并未发生。

但金人也并没有因为太原城还在齐朝手上就有所畏惧,毕竟之前他们从太原退兵时,也并未遭受什么太过重大的打击,仍旧不认为齐朝的军队能与他们一战。

于是,东路军仍旧势如破竹一般,直抵京师城下。

齐英宗此时才连发金牌圣旨,要求郓王带着西军勤王。

然而这些圣旨和金牌,基本上都被樊存扣下了,就当无事发生过。

他之所以敢这么做,自然是算好了的。

当初九皇子成为河北兵马大元帅之后,朝廷也是几番催促出兵勤王,但他也无动于衷。最终朝廷又将他如何了?还不是无可奈何。

虽然樊存不出兵的动机与九皇子不出兵的动机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从结果上来说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更何况樊存知道,很快他还会接到齐英宗遣散勤王军、不让他们再去京师的诏书,因为齐英宗幼稚地认为和谈已成,不需要军队再去增加负担。

终于,在樊存的耐心等待之下,靖平之变还是如之前一般发生了。

靖平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六甲神兵出城,金兵成功登城,烧毁城门,但不敢下城。

二十八日,齐英宗要求京师百姓捐献财物犒赏金兵以求罢兵。

三十日,齐英宗前往金营议和,金人礼遇,初二方回。

十二月初四到二十三日,金兵陆续勒索战马、军器、金帛、美酒、图书典籍等等,齐英宗下诏要求城内捐献财物。

靖平二年正月初十,齐英宗再度出城议和,数日不回,只是不断传递消息,要求城内尽快筹备金银布帛。

此时大部分人还无法猜到,这次的齐英宗将再也无法回到京师。

但城中的齐惠宗也是个草包,在这种情况下竟然也没能重新夺回权力,而是任由齐英宗在金营中遥控指挥搜刮城内钱财,甚至到了二月初七,齐惠宗也去了金营。

从此时开始,这两位奇葩皇帝就开始帮助金兵弹压城内骚乱,并用齐朝的国家机器,源源不断地将城中财富输送给金兵。

原本这就像是不断套紧的绞索,无辜的京师百姓只能被残暴的金人和昏庸无能的两位皇帝百般压榨。

但现在,樊存一直等待的时机到了。

靖平二年正月初九,在齐英宗出城议和进入金营被扣留的前一天。

在围攻太原城的守军已经逐渐松懈,以为这支西军也要像之前一样做一辈子缩头乌龟的时候。

郓王殿下与刘法、种平远带着精锐西军出城劫营。

一战,将再度围攻太原的金兵打得当场崩溃,远遁数十里。

而后,西军乘胜追击,彻底解了太原之围。

紧接着,樊存扮演的郓王自太原回援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