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第一次当海盗很紧张 > 第四百四十三章 叶家

第四百四十三章 叶家

叶振南这段时间没有住在大田县城中的那间大宅里,而是选择了位于城外十里地的坞堡中。

确切的说,今年一整年他都住在这里,没有进过城。

这座坞堡,修筑在一座小山包上,一条小河从侧面蜿蜒而过,绕着坞堡转了个圈,于是坞堡三面临水,地势又高,全堡方圆百丈,堡墙用就地掘山而成的条石砌就,坚固无比,比用黄土为基的大田县城墙还要牢靠,不太平的时节躲个几百人进去避祸毫无压力。

“居安思危,要居安思危。”叶振南常常这样教育自家的人,语重心长:“你们是没见过匪患的厉害,我向太老爷争取了好久,才争来款子建了这座坞堡,费了些银子,但值得啊,你们记着,要居安思危,不定什么时候就用得上。”

这个不定什么时候,很快就应验了。

崇祯四年的大旱,延平府全境遭灾,叶振南早早的就带着全家人住进了这座建造于崇祯元年的坞堡,他是个大善人,连带的把附近的两个村子的不少村民也接纳了进去。

说也奇怪,大田县整个县都缺水,绕着坞堡的那条小河干枯得都见了河床的底,偏偏叶家坞堡中的两口井却甘泉不断,虽然水位较之平时低了不少,但总算有水冒出来,这就养活了躲到坞堡里的几百口人。

“怎样?我经常说什么来着,要居安思危。”

叶振南把手里的细瓷小碗轻轻放下,碗底在朱漆桌面上发出轻微的啪踏声,响声细腻而柔和,彰显出这只碗用瓷的卓尔不凡,然后用一方洁白的帕子,擦擦嘴角残留的燕窝渣子。

“居安思危。”他重复道:“若不是我修这坞堡,挖这井,坉那么些粮食,我们这些人还不是跟外面一样,饿得前胸贴后背,所以要居安思危。”

在朱漆圆桌对面,站着几个人,毕恭毕敬的听着,垂手肃立,认真的点着头。

“老爷说的是,我们都记着的。”他们掐媚的答道:“都记着老爷的好,要不是老爷高瞻远瞩,我们都得饿死。”

叶振南却谦虚的把手摇了摇,指指身后墙上挂着的一幅画:“这不是我说的,是太老爷说的,太老爷当年能官居首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靠的是啥?不就是居安思危吗?当年呐,想那阉党祸害朝纲……”

他突然闭嘴,撸着白胡须瞧瞧面前的几个管事,鼻孔里嗤了一声:“罢了,说了你们也不知道,不说了,你们拜拜太老爷吧。”

几个管事忙一起躬身,朝那幅画深深的拜下去。

叶振南在边上叨叨:“拜太老爷,心要诚,我叶家能出太老爷这么大的人物,就是太太老爷当年拜佛心诚,你们诚心一点,日后家里也一定能出几个争气的子弟。”

管事们闻声把腰弯得更低了,胸口几乎碰到了自己的膝盖,然后才起身,笑嘻嘻的道:“我们必然心诚,不过跟着老爷,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差,我们对老爷的心才是最诚的。”

叶振南于是笑得更欢了,他站起身,离开圆桌,走到屋檐下去逗弄一只关在笼子里的八哥,道:“罢了,说正事吧,昨日矿上可有什么事需要禀报老爷我知晓的?”

几个管事忙收敛笑容,一个个的开始轮流汇报。

一开口,就不是好消息。

“老爷,我们在山里一共有十八口矿井,两座铁矿,一座铜矿,其余的都是煤矿,因天降大灾,这几个月矿上都不大正常,这老爷是知道的。”

“不就是缺人嘛。”叶振南道:“近期官府在赈灾,喂饱了灾民的肚子,活下来不少人,人手的问题应该能缓解。”

“老爷说的是。”一个管事忙道:“官府三天前开始放粮,又设了粥棚,倒是救了不少人的命,我们年前就预定矿工的村子有很多人活了下来,前天我们就派人去这些村里按契约招人,果然招到人了。”

“那就极好,毕竟矿上耽搁不起,前天还有好几个大老板派人催我送煤、铁,说浙江的船厂、北面的铁厂都等着用,若是再不送,日后就不用我们叶家的矿了,买别家的去,我们不能延误啊。”叶振南点点头,欣慰的道:“其实招矿工进山,我们是在积德呐,想想看,进矿山我们要管饭,干得好还有赏钱,这多么好。”

几个管事齐声道:“老爷功德无量!”

叶振南微笑,把头凑近鸟儿,用嘴嘘嘘的逗弄,一边问道:“招了多少人?”

管事们合计了一下:“一共一百三十六人。”

叶振南逗弄鸟儿的嘴一下就停止了嘘嘘,片刻过后,怒气冲冲的扭转过来:“一百多人?这点人还不够我一个矿用的!”

“这个……”管事们急忙辩解:“我等今天再出去招人,老爷,老百姓全都聚在城门附近,官府眼皮底下,强行掳人有点……所以我们一般都是晚上去的,黑灯瞎火,效率不高。”

“怕什么?有什么比我山里的矿重要?”叶振南拧紧了眉头:“去招!白日里去招,官府问起就报我叶家的名!”

管事们一听,底气就足了,一迭声的答应,接下来就是一些账目上的事,说了大半个时辰。

末了,看看日上三杆了,大家说得正差不多的时候,一个管事想起来什么,也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但还是说了出来:“老爷,昨晚上我的人出去招人的时候,抓了个当兵的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