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第一次当海盗很紧张 > 第四百四十四章 恶人先告状

第四百四十四章 恶人先告状

浊酒当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大田知县王永吉,是天启五年的进士,三榜题名,今年不过三十二岁的年纪,虽然相比大明一些二十多岁就当京官的天才,仕途并不平坦,但与不少同批上榜的进士还在翰林院之类的地方苦熬作横向比较,这么年轻就做了几年知县,已经不算差了。

若是明年考核,能得个上等,再适当运作一下,升迁绝对有望。

所以他非常努力,废寝忘食,这一天天刚亮,他就起床了。

在院里耍了一趟五禽戏,再洗一把冷水脸,吩咐下人用这洗脸水去浇花后,王永吉精神抖擞的坐到了值房的案桌前,开始阅读前一天的塘报。

看了一阵,王永吉连连叹气,上面全是坏消息,陕西逃兵作乱,山西饥民响应,居然已经成了尾大不掉之势,陕西三镇边军精锐被皇帝抽调去了辽东前线,三边总督杨鹤无人可用无兵可调,无奈之下启用废将杜文焕作为大将,镇压叛乱。

“乱党本是逃兵,恐怕比杜文焕仓促招来的新军还要能战,如此剿匪,匪势当然越剿越烈。”王永吉看得连连摇头,心中烦恼:“陕北局面如此败坏,朝廷再不拿个有效的方略出来,恐怕危及根本啊。”

王永吉只觉心口堵得慌,放下塘报,他随意拿起几封公文,全是关于县里各地拿获盗贼土匪的,饥民四起,没吃的自然就有人抢,抢东西就容易伤人,甚至出人命,这一年来县里的大牢都关满了人,人满为患。

今天的公文上,又罗列了十来个匪类的名字,王永吉于是心情更加烦躁了,他摇摇头,提笔犹豫了几秒钟,最终在纸上写了个“关监”的处理决定。

他没有立刻判送按察使司,只是判了个关监,里头大有区别。

“若是直接送按察使司,这些人起码会被流放,乱世用重典,在大饥荒的背景下,甚至可能会被判斩立决,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匪类,只不过饿极抢掠罢了,又没有伤人。这样的普通百姓,放到大牢里,等灾情过了,打几板子释放算了。”

他这样想着,也是这样处置的。

治民当以仁为本,若非迫不得已,不可擅杀,杀戮能治标,但不能治本。

刚刚处理完,两道院墙之外的县衙门前,突然“咚咚咚”的响起了登闻鼓声,鼓如雷鸣,震得王永吉手中毛笔都抖了一下。

登闻鼓响,必有冤情,王永吉不敢怠慢,急忙换上官袍,就往堂上走。

师爷在二堂门口等他,抢先一步道:“县父母,外面的官司,可不好办。”

“什么不好办?”王永吉问,他是个能吏,要不是碰上这场罕见的旱灾,大田县绝对会井井有条,与县里各方势力也相处融洽,几年来判案决断,毫无差池,这些跟了自己几年的师爷是知道的,在他手里没有不好办的事儿,还有此一说,就不合情理了。

“告状的是县里开矿的叶家,被告的是个夷州军汉。”师爷简单明了的说了案情:“叶家告那军汉无故打人、拐卖人口。”

“有这等事?”王永吉果然被惊了一跳。

“伤者就抬在大堂上躺着,躺了一地。”师爷先一步去问了情况,此刻愁得褶子都起来了:“有人证,很麻烦。”

王永吉疾走的脚步停了下来,想了一下问:“夷州军呢?”

“没人来,可能还不知道。”师爷猜想。

“叶家抓了个落单的夷州军汉?”王永吉顿住脚步:“中间有什么过节?”

“不清楚,状纸上没写,只说军汉打人加拐卖人口。”师爷出主意道:“一个落单军汉怎么可能去殴打叶家的人?我看里头定有古怪,而且夷州军是来赈灾的,巡抚大人放过话,什么都由得人家,县里都不能管,我们不便得罪,依我看,不如先把叶家稳住,假意将人下狱,然后寻个由头放了?”

“不可。”王永吉摇头:“叶家没那么好打发,他们既然敢拿人,想必有极深的过节,恐怕不光是打人那么简单,先升堂吧,走一步看一步,实在不行,送府里决断便是。”

“县父母言之有理。”师爷拍马屁,然后跟着王永吉从后面进入大堂。

堂上两班衙役早已站好,碗口粗的水火棍在王永吉进去的那一刻在青砖地面上捣得山响,余音绕梁的“威武~~”声带有强烈的闽地口音,像闽剧的小调一样有趣。

不过,在王永吉听来,今天的威武声似乎有些气短。

他撩起官袍下摆,把身子装进公案后面的圈椅中,定定心神,看也不看下面,就重重的拍下惊堂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