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登基吧!大王! > 第549章筑新城

第549章筑新城

冀南这边春耕已过,百姓们听说鞑子骑兵闯进来,还屠了几个村庄,一个个都被组织起来。

历代以来皇权不下乡,百姓想要生存,不被欺负就必须依附于宗族。

因此在乡间,百姓几乎都聚集在村落内,很少有散居在外的。

这便给齐国动员百姓,提供了前提条件,县里给各村里长下达命令,里长们一声招呼,便能够把村里的青壮聚集起来。

齐国刚控制河北,官府还没完全得到百姓的认可,可蒙古骑兵突进来劫掠,无疑使得冀南百姓,一下子就聚集在了官府身边,有利于齐国消化河北。

这时百姓因为担心被蒙古人屠村,各村积极结社,安排人手日夜放哨,到后来甚至组织青壮在村庄周围巡逻。

进入冀南的蒙古游骑,很快就发现分开劫掠不行,必须要集合一处,才能在齐军反应过来前,攻破城外的村庄。

不过,他们聚集在一处,目标变大之后,齐军追击也就方便许多了。

这时在齐军在冀南清剿越境的蒙古骑兵时,武仙率领一万齐军精锐,带着两万民夫,前往保州境内,南易水上游,搭建营寨,修筑郎山城、东安寨。

齐军建好营地后,便开始就地取材,搬运石块搭建城池,意图控制南易水上游,防止蒙军自此进入齐国地界。

于此同时,冀中七州的百姓,在齐军的护送下,来到南易水岸边,百姓挥起锄头,挑着箩筐,开始热火朝天的挖掘沟渠,连接湖泊河流,意图在蒙齐交界处,建立一道纵深十余里的池塘、水渠、稻田组成的防御带。

去岁蒙古撤军,放弃了南易水南岸州县,撤往北面,双方在河北基本以南易水河为界。

为何要以南易水为界,便是因为这条河的流量不小,大部分河段都需要船只才能渡过去。

当时赵泰势头正盛,蒙军被赵泰吓破胆,担心赵泰北上,蒙军继续坚守南岸,有被齐军赶入河中淹死的风险。

另外蒙军驻扎南岸,补给要从北岸运过来多有不便,所以蒙军便撤到北岸,利用河流来阻挡齐军北上。

当初窝阔台为了方便进攻赵泰,其实在南岸留了一枚钉子,便是雄州。

不过雄州守将见蒙古人撤过南易水,见齐军风头正盛,又得了李璮、张柔、严忠济等世侯的书信,便直接投靠了齐国。

这便导致蒙军在南易水南岸,没有了桥头堡和立足点。

此时,蒙古骑兵在南易水与滹沱河之间的区域四处破坏,可是蒙军骑兵并没有立足之地,只能不停游走劫掠,并伺机渡过滹沱河,前往冀南破坏。

赵泰先派遣武仙,前往南易水上游筑城,意图封堵缺口,而后亲帅兵马前往南易水,指挥齐军和百姓修复北宋的“水长城”。

霸州,文安县东北方,有大片水洼,被称为文安洼,是当初北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北宋灭亡后,金国废弃北宋在河北的防御工事,文安洼因为缺少河流灌入,逐渐成为一片麦田,只不过田地中间,时常可以看见一块块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