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间终于打了起来,这让贺今朝松了口气。
先前的布置总算是有了回报,吴国俊也不是白动弹一次的。
最重要的是崇祯给锤匪的钱,贺今朝也没白花出去。
孙传庭大多用于跑关系,让大明朝廷官员顺利的把米豆等物资运到辽东去。
洪承畴出关后,有了粮食存储,应该可以与皇太极厮杀的更久一些。
现如今,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缺粮,更不用说还有大批的蝗虫肆虐。
贺今朝估摸着最终还得是大明后勤无以为继,到最终的落败。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战况都送到贺今朝的手中,方便他做判断。
多尔衮、豪格、阿巴泰等率领清兵收割锦州城西的庄稼时,明马步兵自城西北出动,“枪炮并施”,清兵以护军出战,分作三队冲击,明兵败回城中。
深夜,明锦州马步兵五百偷袭清兵镶蓝旗营,被哨兵发现,清军杀出,明军溃败。
清部分骑兵和全部护军至杏山击明兵,追至城壕掩杀。
锦州明兵出动千人,多尔衮和豪格率军迎战,追至城下。
杜度率军伏于宁远路,遇到明兵自关内押送粮食去锦州,杀大明押车部卒三百九十人,俘获驼马牛驴多头。
杜度等率护军及部分骑兵前往锦州,遇到明兵出城割草,追斩八十六人,获马牛驴等多头,他遣左翼前锋和护军攻掠,获米十五车。
清军遣小股部队往操大凌河入海口,获二只船,杀三十五人。
明兵夜袭义州,伤满汉军民百人。
多尔衮率诸部出击松山,半路得报松山明骑兵出,他即率军奔松山,击败明兵。
清兵欲还,松山明兵又出动马步兵,复回师还击。
明兵又出击一次,清兵再重创之。
多铎率护军与骑兵一千五百人乘夜前往锦州西桑葛尔寨设伏。
次日,他发现明骑兵四人,即令追赶,明伏兵齐出,多铎窜军迎击,追至塔山,斩明兵八十六人。
多铎本人也率将士夜伏锦州廓,而明兵也埋伏于附近,当发现清兵时,迅速撤退,清兵追斩六十余人。
清兵得知明兵乘夜在杏山与塔山间运粮,立即赶去,追斩明兵五十余人,俘虏五十人,牛驴百余头。
双方战斗的规模都不大,多者几千人,少者千余人、几百人,双方都有不小的伤亡。
各种小摩擦不断,你埋伏我,我埋伏你,你偷袭我,我偷袭你。
洪承畴杀人立威之后,再加上粮草供应,关宁军与清兵之间小规模战斗极为频繁。
除去真实战报之外,还有一些发往朝廷的塘报。
据大胜等堡守堡官刘梦德报,清兵及其家丁都在义州城外四面耕种,其精兵鞑贼俱在城南下营。
锦州总兵祖大寿塘报,哨探在锦州西北发现有马鞑贼约六百余骑往西南行走。
同一天,又在范葫芦山了见鞑贼四、五百骑,由寺儿堡边墙外往西行。
杏山哨兵到达外小凌河兀郎哈太地方,看到清兵五百余骑从东往西行。
团练总兵官吴三桂塘报,有明盔明甲奴贼一万五千余骑,深至杏山,他统领官兵,奔驰到杏山夹马山地方,与贼血战,大获全胜。
看到这里,贺今朝都想要笑。
毕竟大明官军的塘报上,是我军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对于鞑子连战连胜。
但是实际上哪有什么大规模行动啊?
“主公,你在看看这几封奏报。”张福臻拿起辽东发往朝廷的文书。
新铺台台丁王显明接获叛归明朝的二名百姓王支安、王四称:
他们亲见自沉阳发兵一万,由二固山率领至义州,其牛录不知其数,每牛录有车三辆,每辆载米二石。
又称:义州房子已盖完,城已补完,其作工的“鞑子”与木匠都回家去了。
据防御半边墩的兵士徐守刚报,他接获二名自清军中逃来的汉人称:
有“鞑子”精兵三万余骑,随带红夷大炮二十五位,来到义州。
“皇太极开始往外放烟雾弹迷惑人了。”
贺今朝不是看不起这些百姓,他们如此清晰的知道鞑子数目,以及每辆车载多少米,这种事就不正常。
皇太极属实是把饭喂到了明军的嘴里,吓唬明军不断的增兵,消耗他们的粮草。
对于这种报捷的惯用手段,张福臻懒得评价。
连洪承畴都要帮吴三桂隐瞒战败的消息,不知道他们之间达成了什么协议。
但是崇祯得到吴三国这份捷报,却是十分的欣喜。
吴三桂这颗在辽东上冉冉升起的将星,让他分外的高兴。
属实是犬父虎子,一代更比一代强。
辽东战场上传来捷报,靖辽侯吴国俊行军到湖广之后,也取得了开门红。
已经病重等死的杨嗣昌,此时竟然奇迹般的养好了身体,亲自接见了吴国俊。
毕竟有了可以制衡左良玉的底牌,今后也能不断的差遣左良玉进攻。
吴国俊倒是无所谓,大大咧咧的坐在一旁,面带笑意。
要不是自家大帅要他来一遭,他才懒得到湖广帮助杨嗣昌呢。
这个废物,原来在朝堂的时候振振有词,怎么到了地方围剿流寇,屁都没成功一次?
像这种深得大明皇帝信任,却没本事的人当真是“自家大帅”的好帮手。
可现在大帅要求的是让他驱赶张献忠前往江西、福建等地去扰乱士绅的根基,结果连这点事都干不好。
当然此时的吴国俊依旧在吹捧着杨嗣昌,颇得陛下信任之类的。
希望咱们两个相互合作,尽快的绞杀贼寇。
杨嗣昌对于眼前这位悍将,也是早有耳闻,深知陛下对自己的宠信。
否则不会在洪承畴领兵出关的机会,把抵御锤匪前线的大将轻易往湖广等地增援他。
就算是陛下与锤匪贺今朝之间达成了秘密协议,但该防范的也得防范起来。
作为吴国俊这支增援军队的“实际策划者”吉珪,则是坐在一旁捏着胡须沉默不语。
他观摩着在场的军将,对于杨嗣昌多有不屑,倒是对吴国俊颇为忌惮。
毕竟吴国俊就是他们的榜样。
谁不想拿到一个爵位,还深受皇帝的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