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上古第一神之三界情爱 > 39若云魔宫遇险(2)

39若云魔宫遇险(2)

他小手轻轻一挥,一道金色丝线从真南额头飞出,射向正上方的八卦图案。

顿时所有圆柱轰鸣起来,极品灵石流出灵气的速度狂涨,如河水般涌入圆柱内。

真南微闭双目,灵魂之力缓慢放出,透过船体到达船外。

神船正如一道流星疾驶在一个狭窄通道内,和来的时候一样,通道内壁都是坚硬的石块。

穿过一个个空间,每个空间的景色都不相同,随着神船上行,各种花草树木的数量和种类逐渐增加。

越接近地面,景色就越接近人界。

转瞬小船从狭窄的通道又进入一个空间。

器灵说:“进入魔界第三层,距离出口还有一个时辰的路程。”

真南稍稍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他放出神念,开始欣赏三层的美景。

但见青山翠绿,花草蓬勃,万物复苏,天空中两个太阳发出猩红光芒。透过林子的空隙,可以看到远处此起彼伏的绿色山丘,一些修魔者三三两两的游荡在丛林之间,一些黑色建筑物在轻微的黑色雾气蒸腾下,时隐时现。

真南一阵感慨,若三界众生皆能和平相处该多好,无端的战争、杀戮使三界多少生灵失去生命。

上至天界,下到地狱,众多魔、人、鬼、动物、昆虫......包括花花草草都有生命,谁不希望远离痛苦,获得安乐。

对众生来说,最大的恐惧和痛苦莫过于死亡,最珍惜的莫过于生命。

“将来我要创造一个大同世界,没有战争,没有死亡,没有病魔,三界众生和平相处,大家共同享受世界的温馨和快乐。”真南暗暗下着决心道。

此信念在真南灵魂深处产生,它随着灵魂之力渐渐飘向遥远的宇宙。

. . . . . . .

不知何处一座金光闪闪的宫殿里,正中端坐一人,他的身体模糊不清,仿佛与大殿中浓郁的灵气融合在一起。

他双目中突然放出两道金光,射向浩瀚的太空,霎那间几十道彩虹遍布神界,无边无际的宇宙都泛出七色光芒。

“盘古大神,您的魂魄终于觉醒了。您舍生取义后,继续为天下苍生着想,昊天代表芸芸众生向您致敬!”这个人喃喃的说道。

他站起身来,对着前方深施一礼,随着他弯下腰身,神界灵气荡漾,众天尊均不约而同随他行礼......

. . . . .

玄铁神船穿过魔界三层,很快就飞向通往二层的通道出口。

情况发生异变,二层通道出口关闭,神船向前飞行着寻找其他出口,同样处于关闭状态。

“人界的出口全部关闭,请下达下一步指令。”器灵请示道。

“可以强行突破吗?”真南问道。

“当然,不过会大大消耗您的灵魂之力。可您的灵魂之力太弱,不能驱动此船进行猛烈攻击。”器灵说道。

器灵在指挥神船的时候,需要不断吸收真南的灵魂之力才能操控中枢。

真南没有立刻回答,此时他的灵魂之力正倾其而出,对周围一切进行细细观察。

一点一滴,一丝一毫,他想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些什么。

在第二层出口处,有万名魔兵驻扎,为首的牛头蛇身,浑身黑气蒸腾,手里拿着一杆长枪,此枪通体乌光发亮。别说自己灵魂之力不足于指挥神船大面积攻击,就算可以,面对如此训练有素的部队,单凭一船之力如何抵挡?

“第二层绝对不能去。”真南暗想。

真南把神识往下蔓延到第四层,第四层入口还未曾完全封死,但入口处凭空多出了大量魔兵,看来过不了多久,第四层通道大门口也要被封死。

真南灵魂之力继续在第四层周围搜索,忽觉灵魂中胀痛无比,这是灵魂之力即将枯竭的前兆。

真南不敢继续释放灵魂之力,刚要收回神识。

忽然,他圆睁双目,拳头紧紧握起,嘴唇咬出鲜血,浑身急剧颤抖起来。

在第四层河边的一块石头后边,若云正狼狈不堪的躺在下面的缝隙里。

此时她双目紧闭,面色苍白,浑身伤痕累累,鲜血顺着伤口“咕咕”流出。

衣裙只剩下布条遮挡,红色内衣露在外面,雪白肌肤瑟瑟发抖。

周围有众多魔兵巡逻,如果不及时施救,她很快就会被发现。

看到这里,真南心如刀割般疼痛,若弓前辈对自己的恩情非常大,如若没她相救,估计自己和小花百草早就惨遭毒手。

“立即赶往第四层。”真南收回神识后斩钉截铁下达命令。

“好的。”器灵指挥神船调转船头向第四层的入口疾射而去。

四层入口处,已经有魔兵开始调动,他们看到一道闪电从身旁飞入,顿时沸腾起来。

“有敌人进入第四层,抓住他!”众多魔兵沸腾起来。

“通知四层魔战前辈,做好战斗准备,立即关闭三层所有出入口大门。”三层入口处一身材高大的魔者说道。

神船如离弦之箭向四层疾驶着,三十六枚极品灵石发出的灵光仿佛就要燃烧起来。

瞬间到达四层入口处,不知什么材料的黑色大门把入口遮得严严实实。

“强行攻击此门。”真南命令道。“没问题,不过你必须要用灵魂之力控制神船中的几个中枢才行。”器灵说道。

“教我怎么做,无论如何也要打开此门,因为若云仙子受伤躺在里面,命悬一线。”真南焦急着说道。

听到这话,器灵围着真南灵魂中的黑洞急速的旋转,看的出来,他比真南还要着急。

他急速的对真南说道:“攻击的时候,你的神念控制这五个中枢,其它的交给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