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南京战役持续的期间,皇太极的处境一度摇摇欲坠、内外交困,内有居心叵测的两白旗和多尔衮三兄弟,外有杀红了眼睛死斗不休的崇祯帝九万大军。在最危险的时候,皇太极把妻妾儿女都带到战场上来,可不仅仅是为了作秀,而是真的下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幸好,他终究是打赢了南京之战,又一次把老对手崇祯小儿给揍得土崩瓦解、屁滚尿流。再接下来更是将那些邀请清兵渡江助战的东林党人,给狠狠地耍了一把,既要了他们的钱,也要了他们的命虽然这种政策的后遗症极大,比焚书坑儒还要令天下士绅痛恨,但眼下的皇太极已经是实在顾不得这么多了。毕竟,这一杀人抄家分田地的政策,实在是见效奇快。自从他下旨跑马圈地,屠戮江南缙绅地主,尽贬江南百姓为奴,取其财富、宅邸和田土,分配给全体清军将佐之后,不但八旗中的两黄、两红、两蓝旗士卒尽皆欢声雷动,士气高涨。就连先后投降的明军,也被巨大的利益所引诱,非常踊跃地积极接受了清廷的剃头改编,随即被分插进了八旗的各牛录,很快就将江南的这六个旗恢复到了将近两百个牛录的编制。
(严格来说,八旗并不等于女真,汉军旗和蒙军旗暂且不提,即使是满洲八旗里面,也有很多辽东汉人先后改籍加入。比如袁崇焕的后代子孙,到了清末已经是铁杆的旗人了,还当上了黑龙江将军。)
为了在平衡各旗势力的同时,又尽量做到赏罚分明,皇太极允许济尔哈朗的镶蓝旗扩充到三十三个牛录,而他直属的两黄旗却只有每旗二十五个牛录,不过皇太极长子豪格的正蓝旗,倒是增加到了四十二个牛录,其中旗主豪格独掌二十八个牛录,以此来确保皇太极嫡系力量的相对优势。
大将阿巴泰在南京血战之中身先士卒,负了重伤,理应重赏,故而下辖牛录增加到九个,就连他的两个儿子也各分到了一个牛录,而且均被升为贝子。原本听命于大贝勒代善的两红旗,在之前的一系列剧变之中损失惨重,这回正好可以全面重建,恢复原来的满编建制。还有一度几乎溃灭的汉军旗,也被皇太极着手恢复起来,暂时由最忠心的铁杆汉奸,抚顺降将李永芳担任旗主。
虽然补入各旗的新人,还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比较好地发挥战斗力,但至少军心是完全稳固了。这样一番折腾下来,不仅渡江参战的两黄、两红、两蓝六个旗,因为得到了江南的肥沃田土、奢华宅邸、奴仆佳丽,都变得对皇太极死心塌地。就连滞留江北、居心叵测的两白旗,得知此等好事之后,也是很快就人心动摇为了瓦解多尔衮的部众,皇太极很大方地慷他人之慨,不断向江北发布旨意,宣称要在江南重建大清,全体旗人不分满汉,皆可南下跑马圈地,各旗贝勒、都统、佐领一体升赏:反正都是江南缙绅的田地宅邸,皇太极拿出去赏人根本一点都不心疼,倒是受赏的人还得自己想办法把旧主人给杀掉。
江南水乡的富庶之地,对北方人实在是有着彩票头奖一般的吸引力。哪怕是多尔衮三兄弟的铁杆嫡系两白旗,也禁不住天降横财的诱惑,纷纷要求应崇德皇帝的诏旨渡江南下。然后还没等多尔衮拿定主意,镶白旗的图尔格就带自己的三个牛录,首先渡江跑到江南去抢地盘。镶白旗大将苏克萨哈看见有人带了头,也立刻拉出十个牛录开往江南。结果,名义上算是多尔衮直辖的十五个牛录,一瞬间就丢了一大半。
再接下来,努尔哈赤临终前托付照顾幼子多铎的正白旗都统阿山,也忘了对努尔哈赤的承诺,丢下了多铎不管,自己带着小半个正白旗南下了。最后就连多尔衮三兄弟之一的阿济格,也迟迟疑疑地把自己的十三个牛录带到了扬州,既担心这是皇太极的圈套,又舍不得江南沃土的香饵,一时间进退两难。
于是,正当皇太极优哉游哉地住在湖光山色的拂水山庄,尽情享受江南佳丽的温柔滋味之际,身在徐州的多尔衮,却是如同坐在火炉上被炙烤!原本在徐州、鲁南一带坐拥六十五个牛录的两白旗,面对皇太极的这一招釜底抽薪,霎时间就被搞得树倒猢狲散。手底下的一万多精兵,呼啦啦地跑得只剩了两三千。
虽然多尔衮也可以在山东和徐州给八旗将士分配田庄女子,跟皇太极争夺人心,而他也确实这么做了。但北方的田地素来就比江南那边的水田要贫瘠得多,更别提如今的中原正是千里赤地,连年大旱,到处都有农民在弃田逃荒,即使种了庄稼也未必有收获……所以两白旗的将士还是在不断地往南跑。
而江南民间积蓄的财富,更是天下之冠,即使帝都北京都无法相比,更别提山东和徐州这种地方了。
论撒钱买忠心的资本,此时的多尔衮根本没法和皇太极斗富,况且人家还占着正统皇帝的大义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