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宴饮时,各房官客之席在后堂,女眷之席开在中厅,既阖族同庆,又不至让男女混坐。
沈瑞随着沈举人到敞厅时,族长太爷正陪三房老太爷与九房太爷说话。
三房老太爷坐了东边客位位,九太爷坐在其下。族长太爷虽辈分比三房老太爷低,可依是稳坐上主坐,并未到客坐相陪。
三房沈湖与九房沈璐并未列正客位,而是坐在东墙边那排椅子上,宗房大老爷在作陪。另有几个中年人,长相与沈湖相似,应是沈湖的三个兄弟。
再看玉字辈兄弟,除了九房沈璐外,就只有六房沈琪有座,他坐的是正客位的次末位。其他玉字辈子孙,不管是成丁,还是没成丁的,都是站位。即便屋子里还空着十来把椅子,也没有人逾越。
沈瑞扫了一眼,心中有数。
这座位排列,除了长幼尊卑之外,还有兼顾各房头。中间正客位的八把椅子,应该只有各房当家人坐的。三房与九房如今房长虽是沈湖与沈璐,可因两位族老来了,他们就要退后一步。
二房没有官客在松江,否则以沈琪辈分,应该坐末位。
沈瑞跟着沈举人,上前见了一圈礼。
三房老太爷与九太爷对沈瑞都极为亲热,跟看亲孙子似大。
三老太爷满脸慈爱,感慨道:“瑞哥越来越像源大娘子,只是你是男人,到底当刚性些,切不可学你娘性子绵软。要知道,你才是四房唯一嫡子,以后四房还要靠你传承下去。”
九太爷也跟着说道:“就是哩各房头都是嫡血传家,沾了个庶字就混了血脉,四房自也不好乱了嫡庶。假嫡非嫡,没有孽庶掌家顶门的道理”
三老太爷听了第一句时还点头,听到后头脸色不由得青。
沈家内四房里,三房是沈度庶子一脉,九太爷这话,可是将三房老太爷也骂进去。
三老太爷怒道:“庶支怎就混了血脉?难道老朽活了七八十年,今日倒成了杂种?”
九房太爷讪讪道:“吉大叔,侄儿不是这个意思。”
沈举人在旁,面上也难看。
沈瑾记名嫡子,是孙氏遗命,这两个老头子夹枪带棒、重提旧事,所为何来?口口声声说沈瑞是四房唯一嫡血,这是怕四房去争嗣子?
这二老还真是可笑之极,二房择嗣,选宗房,又哪里有三房、九房的事?宗房还没提防四房,他们两家倒是先着急上。
这边两个老爷子没等吵起来,沈兄弟引着五房沈鸿父子进来,这父子二人,跟沈举人父子方才你一般,又是一圈请安见礼。
沈举人已经落座,就是与九房太爷相对的西数第二把椅子。西边位留着,应该是留给八房老太爷。
沈鸿见了礼罢,则是在九房太爷下落座,沈湖、沈璐、沈琪等早已起身,又过来见了沈举人与沈鸿,方又各自落座。
少一时,七房、八房到了,族长太爷得了消息,领了宗房大老爷亲自出迎。
八房老太爷已下了马车,身边除了七房沈溧、八房沈流,后边还跟着几个嫡曾孙。
这边刚将八房老太爷等人迎进中堂,宗房大门外就又来了一辆马车。
看着马车上下来的人,门房管事刚想要进去通禀,就被叫了回来。
来的正是二老爷夫妇,二老爷下了马车,还有些犹豫。二太太屈氏低声念叨了两句,夫妻两个方进了大门。
三间敞厅,五代同堂,挤得满满登登。
族长太爷便请几位族老移步东稍间,又吩咐曾孙小桐哥带了木字辈去了西稍间,敞厅上方松快些。
各房当家人,序齿辈分重新落座,宗房大老爷坐在客位位陪客。
族长太爷不在,他这宗子身份,在族中不亚于各房房长。
水字辈其他几位叔伯,也在后面一排椅子上坐了,玉字辈中的年长者,序齿也多有了座位,只有几个年幼的没有捞到座,去西稍间寻各家侄子耍去。
敞厅上二十六把椅子,只空着主位上的两把,坐满了二十四人,加上东稍间的族长太爷与三位族老,西稍间的十多个六岁以上童子,这就有四十多人。
这还只是各房嫡支宗亲小宴,等到正经宗亲大宴时,要设在祠堂,否则压根摆不开那么多席面。沈氏一族子孙繁茂,可见一斑。
按辈分来说,二房大太太既来本家省亲,当主动去拜见各房族老长辈。如此一个帖子,就将各房头请来,委实托大。
三房老太爷与九房老太爷因由所图,并无不满;八房老太爷却有些不快,若不是看在曾孙沈宝份上,今日本不想来。
眼见着各房头齐至,二房大太太还没动静,八房老太爷不耐烦道:“帖子收了,人也来了,怎地徐氏还不露面?难道要让咱们做叔祖的,去与她孙媳辈的见礼?”
他这般说辞,并非不避男女大嫌,实是各族老的年纪年轻的也是古稀,稍长的也是耄耋之寿,徐氏也是五旬妇人,已经到了无需避嫌的年纪。
族长太爷听了,也有些皱眉,伸手唤了个小厮过来,低声吩咐了两句。
少一时,小厮过来回道:“二房大太太回来了,正往客房换衣裳,说稍后便来拜见几位族老。”
听了这话,不仅八房老太爷越不快,连三房老太爷与九房太爷脸色也不好。
三房老太爷冷哼道:“不是徐氏的帖子么?客人都来了,她不说出迎,反倒出门去了?”
九房太爷也不满:“即便是三品诰命,未免也太托大,恁地不知规矩。”
族长太爷面上倒是淡淡的,道:“徐氏一早出城去了,去拜祭孙氏。”
八房老太爷依是皱眉,三房老太爷与九房太爷神色讪讪。
三房老太爷眼神闪了闪,摸着胡子道:“既是拜祭孙氏,怎自己个儿去了,也没带上瑞哥?是不是瑞哥有甚不妥当处,惹了徐氏不喜?”
族长太爷看了他一眼:“不是自己去了,请了五房大娘子作陪。”
东院客房里,徐氏净了面,依旧眼圈泛红。
郭氏在旁见了,劝道:“沧大嫂子勿要太伤心,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以后有沧大嫂子照拂,瑞哥也算是苦尽甘来
徐氏叹气道:“是我来的晚了,这瑞哥受了这些个委屈,不怪孩子心冷……只是我瞧着瑞哥是个有主意的,怕不会乐于随我进京,还得请弟妇帮我劝一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