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蜀山异闻录 > 第二十七章 原始穴居人类

第二十七章 原始穴居人类

沿着盘悬于崖石上的石梯逐级而下,一路上也算是有惊无险,惊的是有些溅有瀑布的石梯长有苔藓,人走上去容易滑倒,一旦滑倒便有可能坠入几千米深谷。好在开路的战士们,先将石阶上的部分苔藓用匕首刮蹲掉了,所以才没有人滑倒,而且人们上下相互手牵着手,扶着石壁小心奕奕而下,所以几乎无险发生。

一千多米下来,大家发现了一座座巨大的天然洞穴,而且靠近洞口还有木头木板搭起的简易房子,好像还有人居住的样子,难道此处有穴居的原始部落?

“大家快看,这里有人住过的洞穴咧!”走在前面的特种兵喊了一声。

“是嘛?那我们快进去看一看,有没有原始的野人在里面!”

一句野人到提醒了特战队员,他们将枪栓拉得哗啦啦响,子弹也已顶上膛,一旦有野人出现,便要立即开枪。

大家很好奇,便步行走了进去,发现这洞深215米、宽115米、高50米,洞口还有一些茂密的植被遮掩着。

刚走到洞口附近,就听到了“嗖、嗖、嗖”的声音,进去十几米后,湿气很大,沁肤而凉。

大家在洞中小心行进,耳畔不时传来“吱吱、喳喳”的叫声。大家看到无数金丝燕在洞里面悄然滑过,鼻尖时不时还能感受到燕翅滑过时带动的气流。不时,还能看到燕儿一对一对挂在高高的壁上休息。

专家柳青芜给大伙儿解释道:“这种燕子叫金丝燕,只因它嘴巴比较短,只有2厘米长,所以叫短嘴金丝燕,短嘴金丝燕不仅嘴短,尾巴也不像其他燕子那样分叉,而是呈扇形,由于后肢退化,不能栖息在树枝上,因此只能在空中飞翔或者栖息在巢内。”

“哦,这样子啊,难怪跟我平常看到的燕子有很大的不同!”

“当然不同啦!这种短嘴金丝燕是本地特产,全国其它地方压根儿就没有!”

“那它就格外珍贵哟!”

洞内实在是凉气袭人,第一个大厅里有个凹坑,存有一点点积水,冰凉刺骨,洞穴岩壁有些湿滑,大厅是从进口的一头往另一头呈60度倾斜的。

大家便顺势下坡,从第一个大厅的左边进入第二大厅,这个厅里面比较干燥,但从四周岩隙里流出来的白色粘稠状液体把地面染白了。

从第二个大厅沿着一个仅能容一个人穿过的洞口,下行进入第三大厅,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致,厅里有一条深沟,里面是深红色的河水,河深不可探。在红色河上游左边,从一个洞穴里流出黄色的河水,把河床染得一片金黄,其景十分壮观。

进入第四个大厅里,大家发现里面却有一条没有任何颜色的暗河,河水与普通的泉水一样,无色无味。

“我考!一个洞穴里居然有各种不同颜色的暗河,真是罕见!”随行专家柳青芜率先发话道。

“确实有些奇怪!这不同颜色的水质,我看一定是有什么特殊原因造成的!” 另一个动物专家章含烟也附和着说。

“对!肯定有未知的特殊原因!” 地质专家李昱光应答道。“而且从直观上看这5条暗河几乎互不相连,不知道它们从哪里流来,又从哪里流走,既没有从洞口流出,也没有从洞口下面的岩壁上流出,着实令人啧啧称奇。”

说完话,地质专家李昱光用塑料瓶分别装了黄、白、红3瓶暗河水拿到鼻下闻了闻,发现了硫磺味道和铁矿石味道,再掏出试纸一验,果然显出含有上述成份。

“这可是了不起的矿藏资源啊,我敢断定:黄色的是硫,红色的是硫铁矿,白色乳汁状的,应该是液体碳酸钙……”

“那这个荒芜人烟的地方,在不久的将来会变成富得流油的矿区啦!” 动物专家章含烟说道。

“那是肯定的,它将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李昱光高兴地答道。

专家柳青芜还特别好奇,他说:“大家注意啦!此处的洞里好像刚发生过地震一样,到处是几十米至100余米深的裂口,乱石嶙峋,稍不注意就会一脚踩空,掉入深沟里。所以,你们千万要注意脚下的路啊。”

专家们继续沿斜坡下到沟底边的石厅,在穿过这些杂乱的洞穴之后,专家们继续往底下探寻。

越进到下面,洞厅就越来越宽广,而且外面的亮光也反射进来,洞内亮堂多了,景色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呵呵,还有这么多维妙维肖的石禽、石兽、石佛、石猴啊,瞧这红白黑三色的石花,恰似天女散花。” 李昱光说道。

“是呀,这琳琅满目的钟乳石,颜色形态各异,绚丽多姿,梯田石幔,可真的是美不胜收啊。” 柳青芜也赞叹道。

洞内岩壁也光洁如玻璃,还有清洌小水潭数处,似泉若渊,泉水沿石乳滴落而形成的龙宫宝塔,定海神针、青龙盘踞、双龙戏珠、玄武出海、朱雀展翅、锦鸡孵蛋、擎天巨柱、簇簇玉石竹笋拔地而起,巍峨雄奇,仪态万千,玲珑剔透令人感慨万千,目不暇接。

越往里面走,开始显现洞厅里散落而居的石屋群,大伙儿边参观边数数,共有296间,大多彼此连接,最大石屋的面积为三十平方米左右,最小石屋的面积也有十一、二平方米。

好像每间石屋都建在一块巨型石头内部,稍大一点的石头里面甚至被凿刻出两间以上的屋子,每间石屋彼此相连。石屋外形风化严重,但石屋整体仍保存完好。石屋的矩形屋门宽约1米,高约2米左右。

专家们从门缝隙处往里瞧去,这里的每块大石头里面几乎都有一间石屋。每间石屋内均配备有相应的灶台、石碗、锅状石坑、石床等,顶部有凿过的痕迹,面积约十来平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