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将无暇美玉取出交予他的手上,甄士隐接来一看,上面刻着“通灵宝玉”四个字,旁边还有许多蚊蝇小字。
正待细看时,美玉却又被夺了去。
他随即抬起头来,不见了二人身影,只是前面出现一座石牌楼,上书“太虚幻境”。
原来不知不觉间,他竟随着一僧一道来到了某个神秘之所。
“太虚幻境?既来之,我也去看看!”
他迈开脚步来到牌楼之下,正要进入时,忽有晴天霹雳落下,一下子将其震醒。
醒来之后,梦中之事已忘却大半。
此时奶娘正抱着女儿英莲走来,他见女儿生得粉妆玉琢,越发宝贝得很,伸手接来抱在怀中,带至街上玩耍。
不多时,却见一位癞头僧和蓬头道人,由远及近来至他门前。
谁知那癞头僧来了便指着莲英大哭道:“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
“舍给我吧,舍给我吧!”
见他说了一堆疯癫话,甄士隐根本不去理会,抱了女儿转回门中。
癞头僧见状却又大笑一番,留下了四句偈子。
甄士隐也是个聪慧之人,正欲问个明白,却听蓬头道人说道:“你我就此分开,三劫之后北邙山见,同去太虚幻境交差!”
“妙极,妙极!”
言毕,二人混入人群不见了踪影。
“太虚幻境?好耳熟的名字!”
蓬头道人的话,顿时激起了甄士隐的回忆。可惜那两个早已离开,再想挽留悔之晚矣。
后来之事,确实应了两人的话。
劫数当头,先是莲英被人拐了去,随后葫芦庙走水连累他家,转去田庄又逢大旱颗粒无收,各地盗贼四起抢夺口粮,无奈之下只得携了妻子投奔岳丈家。
然而家道中落却不受待见,贫苦交加之下,甄士隐整个人越发苍老。
说巧不巧,这日他正拄着拐杖散心时,再度碰到了那个蓬头道人。
道人口中念念有词: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甄士隐听后当即大彻大悟,与那道人一同去了。
唯独留下发妻,大哭不止。
……
时隔不知多少载,有个空空道人寻仙求道,来到大荒山青埂峰下。
他见到一块大石字迹分明,记述了一番荒诞故事,从上到下看了一遍,顿时沉迷其中。
“呀,这不是抛妻弃子的隐士嘛!”
大石突然开口,认出了道人的身份
“抛妻弃子?石兄,你难道见过小道的前世?”
空空道人一脸不解。
“哈哈,或许吧!话说你来这里,所为何事?”
“我奉师命来此找寻机缘,见石兄你的故事精彩万分,欲誊录在册传之后世,不知可否?”
“哈哈哈,”大石一阵狂笑,“我这一段故事,不愿世人称奇,也不要科举解读,只希望他们在闲暇之时,能够打发一些时光便好!”
空空道人听后,思忖大石的话中之意,将文字再度检阅一遍,从头到尾抄录下来,凝成一篇文字。
后人题上一句诗曰: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