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33章 煮了

小叙之后,李砚如带着徐澈亭赶到县衙大牢,第一件事便是将王九华提出来审问。

王九华作为当地首富,被关了这些日子有点憔悴,但气度依旧。他并不胖,皮肤白皙,三缕胡须,说话慢条斯理反倒像是一介文士。

“大人有话请问,草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徐澈亭扫了他一眼,接过李县令递来的文书,问:“你们家和苏家关系如何?”

苏家长女正是孙希嫡妻。

王九华如实相告,“他家瓷烧的好,一直都有往来。可惜我两家都未生出儿子,否则必然是要结成姻亲的。”

徐澈亭若有所思。

他又问:“出海扶桑那日,苏家有什么可疑的人没有?”

“没有。”

王九华站在那儿,并不胆怯。徐澈亭问什么,他回答什么。

苏家护送瓷器的仆人都是家中老奴,跟王九华认识都十来年了,王九华确实没觉得哪里有什么可疑。这一番问询,王九华回答全无用处,急死了他身边的仆人。纷纷觉得老爷愚昧,反正商船上有苏家人,直接把嫌疑往苏家人头上扣不就行了么?

一旁的禄尧记录好证词,徐澈亭正准备让王九华退下,忽想起一事,问:“王老爷这次去扶桑,来回三个月,利润多少?”

这是机密,但王九华还是回答道:“除去易换的茶叶瓷器,全部卖掉的话,大约能赚两千六百两左右。”

“好,你下去吧。”

徐澈亭将王九华商船上的人全都审问了一番。

其中包括苏家的四个护瓷家奴,全部都回答的滴水不漏。

禄尧看着证词垂头丧气,“这可怎么办?他们好像完全不知情,线索到这里全断了。”

“谁说的。”

徐澈亭笑吟吟,“我倒是觉得今天才有眉目。”他今日特别高兴,不自觉想到被绊住脚的元问衢,“俗话说先来后到,看来有的人是拍马也赶不上了。”

话音甫落,阴暗幽静的牢狱里突然传来一声朗笑。

“徐大人说的是。”

徐澈亭和禄尧同时脸色一青。

旁边的李县令已迎上去,恭恭敬敬地行礼,“下官参见大人。”

元问衢一抬手免了虚礼,一个眼色,身后的陈鼎便抽走了禄尧怀里厚厚一叠的证词。禄尧想抢回来,但他人瘦偏矮,根本不是陈鼎的对手,几次都没抢回来。

徐澈亭压抑怒气,厉声斥问:“元大人,你这是什么意思?这证词是我大理寺的,你刑部要取证,再审便是。”

元问衢慢悠悠地取过证词,一目十行地翻看。

他动作很快,看起来就像是随手翻阅。待翻完最后一页,立刻将证词还给了徐澈亭,“徐大人说的是。陈鼎,搬椅子来,本官要提审王九华等人。”

李县令不太明白。

他皱眉道:“元大人,徐大人,你们皆为此案早日水落石出,何不拿着证词一起慢慢商议?”

同样的事情做两次,这不是浪费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