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天启:大明难救,续命吧 > 第九十五章 诏安与移民计划(上)

第九十五章 诏安与移民计划(上)

天启二年(1622年)十月十五日,福建总兵俞咨皋以诏寻国事为名入京觐见;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商周祚也被召入京述职。

然而到了召见的时间,他们进入西苑陟山门(东门),意图过桥登上琼华岛时,却被侍卫们拦住了。因为此时朱由校正在与内阁、枢密院召开御前会议,而会议的内容正是与海贸、海关等事有关。

御前会议其实很好理解,字面义上就是指皇帝或摄政的亲王、大臣、太后等所召开的会议;在中国自古有之:唐代坐而论道、宋明颔首直立、清代三跪九叩。

而目前(截止明代),中国的历史上的成制度体系的御前会议便是北宋的御前会议。

宋沿袭五代旧制,明确皇帝坐殿视朝听政的制度。《长编》有载"自今每五日内殿起居,百官以次转对,并须指陈时政得失,朝廷急务,或刑狱冤滥,百姓疾苦,咸采访以闻,仍须直书其事,不在广有牵引。"

宋代御前会议是皇帝或摄政召集,宰相、枢密使和一些六部的高级官员参加,在皇帝面前一起进行汇报、商议和决策。

外国的御前会议责主要是英国、法国、日本;但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借鉴性。

而朱由校想要的与以上也有相似之处,但却并不相同;他要的即不是宋代的御前会议,更非西方与日本的。

自从上次与枢密院、内阁一同开会之后,朱由校就打算将御前会议变为常制了。由自己主持,枢密院提案,内阁分析可行性并研究如何实操,同时请相关人士作顾问,而这次找的就是俞、商二人。

俞咨皋(字克迈),俞大猷之子。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武举,因父功袭卫指挥佥事,治军海坛(今平潭),后累官至福建总兵。他在军事方面,尤其是海防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但比之其父,还差的太远。

商周补,明绍兴会稽人。燕阳公(即商为正)长孙,以“廉洁如冰”而闻名朝野,曾因赔贴而致家产殆尽。现为福建巡抚,因“不征民间一钱,抗击倭寇”而受闽人尊敬,是一个实打实地好官。

回到正题,却说今日,朱由校邀内阁、枢密院召开会议,以论海事。

“诸位爱卿,今日海事我们己有结论,事情之根源一曰:吏治腐败,二曰:财政疲惫;其后诸如私市走私、夷人侵扰、海寇滋生等等问题,仅是因为这两者而产生。”

会议已经开始接近尾声,朱由校正在做着总结,“然而,此二者皆为国朝200余年之累弊,若想去除,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如今想要速见成效,以求治标,方法只有招安海盗,鼓励移民一道了,至于其余种种,唯有徐徐图之。”

“陛下,当今之际,确实只能如此了。”叶向高表示赞同,认为皇帝总结的很中肯。

朱由校则继续在心里盘算起来,招安海盗可以明显的提升沿海的商贸环境,减少治安压力,增强海防实力,而且这些人也不用给什么正规官员的待遇,只需一个名分就可以了,几乎是无本的买卖;鼓励南方沿海居民(以福建为主)移民台湾即可以缓解人地矛盾,又能增加对台湾的实控,同时压缩海盗与西方殖民者的活动范围,也是何乐而不为的好事,但此时这两者都有些困难。

“叶师傅,当年朝廷招降王直,最终却诱而杀之。如此反复,恐怕已份忠良之心,朕针对自己是否可以成功有所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