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对那些体力不济,不能很好的种田的女人老人和孩子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第二个考核就是基础的医学知识,大概相当于一般的赤脚大夫的水平,寻常的头疼脑热等病症都能治得了,可以自己种植草药等。
过了这一个考核,能得三十两银子奖金,可以在自己行医或是去医馆当大夫,亦或者留在书院当先生教导更多人,只要后续把第三个考核过了就行。
第三个考核就是深入的医学知识,至少要有远山镇坐馆大夫的水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夫。
这一个考核的奖金是一百两银子。
十两、三十两、一百两,每一个数目对寻常百姓来说都是一笔巨款,放在从前的他们身上这会是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都存不到的巨款。
便是放在现在的黄沙城,要存下十两银子一家人也得努力个三两年,三十两怕是得十年,一百两半辈子就过去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这样的奖金的诱惑下,许多本来觉得学医太难、学医没出路的人也纷纷加入了学医的行列。
尤其在第一批八十九个人过了第一个考核拿到了十两银子之后,那些没来学医的那些人心里都想着,这些人不少都和他们一样,半年前大字还都不识几个,现在都能考过这个考核,那他们当然也行!
主要还是那十两银子看得人实在眼馋,来上课三个月考过考核就能赚到三年才能赚到的钱,这等好事谁能放弃?
于是去学堂识字的人数暴涨,直接超过了千人,而来书院学医的人数也暴涨,从原来的两百变到了四百多,直接翻了一倍。
木渔很欣慰,以后这都是黄沙城的振兴的骨干力量。
这些政策除了对黄沙城本地百姓的有影响外,对黄沙城之外的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那些从外地请来的大夫或是别的商人将这边的情况传回了家乡,或怂恿或建议他们的大夫朋友来黄沙城做事。
一个普通的坐馆大夫,一年不过十余两银子的工钱,堪堪够养家而已,但是来了黄沙城定居的话,能分到两亩田地,过了三道考核能拿一百四十两银子,买个小宅院买上十亩地也还剩很大一笔钱。
更何况,在黄沙城做事的工钱,比在外面医馆要多不少,日子能过的更滋润。
便是医术不达标,只能过第二道考核、第一道考核的,来黄沙城算下来也会比在外面好得多。
在这一切的诱惑下,春耕刚一结束,黄沙城就陆续接收了数十个外来的大夫。
这些人在和朋友亲人谈过,以及亲眼见识过黄沙城的一切后,几乎都选择了在这里定居成为黄沙城的人。
他们其中有不少人在切实体会过一段时间黄沙城的生活后,又纷纷给还留在家乡的其他亲人写信,让他们快来黄沙城生活。
就这么着,在下一批曲族人到来之前,黄沙城的人数就突破了三千。
./book/25505/19743985.ht?rand=16586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