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幽玄轮回劫 > 第139章 打契丹,战河渡,称唐帝!

第139章 打契丹,战河渡,称唐帝!

随后,晋军争夺黄河沿岸各处要点的战斗立即打响!

大唐天祐十四年(917年)十二月,李存勖率军东进,连破梁军数座营寨,攻陷杨刘城(魏州通向郓州的重要渡口,在今山东东阿北),俘获守将安彦之,并攻掠至郓州(治今山东东平)、濮州(治今山东鄄城北)一带。

当时,朱友贞正在洛阳进行祭天大典,闻讯仓皇赶回汴州,组织战役夺回杨刘城!

但梁将谢彦章数次用兵攻城,始终未能收复杨刘城。

大唐天祐十五年(918年)八月,李存勖调发河东、魏博、幽州、横海、义武等镇军队,齐集魏州,准备直捣汴州,一举灭梁。

同年十二月,李存勖由濮州境内的麻家渡渡过黄河,进驻胡柳陂(今山东鄄城西北),与梁军展开血战,结果晋军大败,周德威战死!

吃了败仗后,李存勖被迫占领胡柳陂一带的土山作为自己的军营,以求自保!

但是,梁军很快发现了李存勖的军营所在地,梁军很快将这些土山严严实实地包围了!

此时,李存勖非常冷静,他观察和分析了梁军阵势后,他采用阎宝、李建及的建议,以骑兵突击!

在晋军骑兵部队迅猛冲杀下,晋军终于反败为胜,击溃了梁军。

虽然此战晋军虽乘胜夺取濮阳,但晋军因伤亡惨重,他们无力再攻汴州,只得撤归河北军营休整。

大唐天祐十六年(919年),晋军主将符存审领兵进据德胜城(魏州通向汴州的重要渡口,在今河南清丰西南),并夹河修筑南北两城,准备以此地作为晋军的黄河渡口。

梁将贺瑰得知晋军意图后,他马上带领梁军围攻德胜南城,并以竹索连结战船横列河面,将李存勖所率援军阻在黄河北岸。

晋军将领李建及率三百勇士,乘船驶至河中,斧劈火烧,冲破了梁军船阵!

李存勖乘势挥军渡河,大败黄河南岸的梁军!

随后,梁将王瓒从黎阳渡河,屯据杨村渡,修造浮桥,储存大量军需物资,准备与晋军展开渡口争夺战。

而李存勖也征发数万民丁,扩建德胜北城,加强城防工事。

之后,梁晋两军每日大小百余战,互有胜负,但此时梁朝已经岌岌可危!

大唐天祐十七年(920年),河中节度使朱友谦攻取同州(治今陕西大荔),叛梁降晋,结果遭到刘鄩的围攻,朱友谦遣使向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命符存审、李嗣昭、李建及出军援救,在同州、渭河两次大败刘鄩,并追击至奉先(治今陕西蒲城)一带。

河中镇从此归附于晋国!

解除了西面威胁后,李存勖又投入消灭梁朝的战争!

大唐天祐十八年(921年),成德军将张文礼煽动兵变。李存勖迫于形势,授张文礼为成德兵马留后。

不久,河中、昭义、横海、成德等十一藩镇,一同遣使劝进,请李存勖建国称帝,被李存勖拒绝。

同年八月,李存勖命阎宝征讨成德镇,围困镇州(治今河北正定)。

张文礼惊惧病死,其子张处瑾接掌军事,继续负城顽抗。

为了自保,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勾结耶律阿保机,引契丹军南下,意图背叛李存勖,结果被义子王都囚禁。

随后,李存勖让王都继任节度使,但不久后,王都军便被契丹军围困在定州城内。

天祐十九年(922年),为了拯救王都军,李存勖亲率五千铁骑北上,先后在新城(治今河北高碑店)、望都大败契丹军,解除定州之围,并乘胜追击契丹军至幽州。

但与此同时,晋军在镇州与梁军战役中连连失利,损兵折将。

晋军猛将阎宝攻城受挫,羞愤病逝!

继任主帅的李嗣昭、李存进相继战死沙场!

梁军趁虚反扑,攻克了卫州、新乡等地,重新夺回河北重镇相州。

同年九月,镇州军阀终因久被围困,粮尽力穷,被晋军符存审领兵攻破。

镇州军阀张处瑾及党羽张处球、高濛、李翥等皆俘送魏州晋国衙门宣判处死,张文礼也被劈棺戮尸。

李存勖又兼领成德节度使,将成德镇直接纳入晋国管下。

从此李存勖彻底解决了燕赵地区及河北的威胁,晋军准备度过黄河,消灭梁朝!

天祐二十年(923年)四月,李存勖接受诸镇劝进,在魏州称帝,改天祐二十年为同光元年。

他沿用“唐”为国号,又追赠父祖三代为皇帝,与唐高祖、唐太宗、唐懿宗、唐昭宗并列为七庙,以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继承人,史家称之为后唐。

当时,后唐辖有魏博、成德、义武、横海、幽州、大同、振武、雁门、河东、河中、晋绛、安国、昭义等十三个节镇、五十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