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 第六百二十四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第六百二十四章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堵大人,俺们到底是要迁到哪里去啊?”</p>

破落茅草房外,有一面色愁苦的农家汉子鼓起勇气问了一句。</p>

堵胤锡转身,下意识收拢心中忧虑,看向不远处的这农家汉子,他记得,这汉子叫何三,父亲还有两个兄弟,都死在了当年的乱世之中,只剩下他和其老母亲相依为命,</p>

平日里做事不可谓不卖命,就是为了给老母亲多拿一点吃的,毫无疑问的一个大孝子。</p>

思绪一转而逝,沉吟一会,堵胤锡温和解释道:“是迁徙到辽省去。”</p>

“你也知道,这边旱灾就没停过,地也难种,一直靠朝廷拨粮赈济着……”</p>

“一直这样下去也不是一个事,把你们迁到辽省那边去,那边没天灾,地里收成好,日子也能过好一点……”</p>

“你们放心,路上吃的,用的,都朝廷供着,有头疼脑热还有大夫随行给你们看病……”</p>

“到了辽省那边,还会给你们分田,发农具种子,村里还有朝廷配的耕牛,还免农税好几年……”</p>

听到堵胤锡如此详细的解释,汉子有些受宠若惊,连连说道:“大人您说的俺相信,陛下可是天大的圣人,俺就担心,俺娘身子骨向来不好,这路上这么远,怕是会受不了……”</p>

堵胤锡微怔,忍不住看向茅草房门口靠坐的佝偻老人,心中却是忍不住一叹。</p>

纵使以迁徙之策中最好的待遇相待,但……数千里迁徙,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结果似乎依旧显而易见。</p>

“三儿,朝廷有朝廷的安排,陛下宽容爱民,想必自有妥当安排的。”</p>

老妇人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却又条理清晰的出声。</p>

堵胤锡勉强挤出一抹笑容,安慰两句,眸中黯然,却是难以抑制。</p>

心中之近乎矛盾的疑惑,亦是难以抑制的再次涌出。</p>

所谓治国修身平天下,苦读圣贤书多年,他向来坚信,为官重在教化,即教化百姓向善勤劳,从而实现大治之太平。</p>

故,为官数载,凡事他必亲力亲为,多与百姓接触,了解民生疾苦,从而对症下药。</p>

但为官数载,他见识了太多官员,在这大乱转大治,前所未有的大治时代,太多的官员因各项政策与百姓频繁接触,反倒是弊大于利。</p>

可……人性本恶,他能坚守,他也愿坚守为官为民,他与百姓接触,也可保持公心为民。</p>

有很多官员,与百姓频繁接触,却是成了上下其手的大好时机,成就一件又一件的祸事。</p>

似乎………官员与百姓的接触太多,反倒是给了官员之恶权利之恶的发挥余地,似乎……弊大于利。</p>

又似乎……无为而治,官员尽可能少与百姓接触,才是避免官员之恶,权利之恶的最好方法。</p>

但……若无为而治,官员与百姓接触少,又意味着天灾人祸,百姓都需要自己承担,一旦无力承担,那必然是糜烂一地,朝廷的无为而治,也会导致根本无法有效的肩负起护民之责。</p>

似无论如何,都有种种弊处。</p>

处在这官场,似乎就是处在一个天大的淤泥滩之中,来往大都是满身污渍,心肝赤黑……</p>

他想要避免淤泥,但来往之间,却也不可避免被迫沾染污渍。</p>

他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尽可能的保持本心。</p>

如今大变大治之世,天子严刑峻法,监察之苛,自古之未有,所以能最大程度压制权利之恶。</p>

但,纵使如此自古未有的严苛监察,他所闻所见,也有着数不尽的权利之恶,完全可以想得到,一旦监察稍有松懈,权利之恶,会恐怖到什么程度。</p>

尤其是如今,里甲改制,权利直接与天下百姓接触。</p>

权利做下的所有恶,都将会反噬到权利之上。</p>

而这个问题,俨然根本不可能得到解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