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23章 朝堂争论

“咱大明的税收是两税制的改进,夏秋两季皆是以实物的方式征收,运抵朝廷,中途不知道有多少损耗。

咱问问你们,这些损耗有多少是真正的损耗,有多少是落入了当地士绅的口袋?!”

此话一出。

百官皆是一惊。

这个问题,从地方升上来,或是户部的官员,心里都十分清楚。

这些“损耗”一部分是落在士绅的口袋里,一部分是落在官府的口袋里。

但他们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出自世家,也就是朱元璋所说的士绅,是这损耗的受益者!

又怎么会想着去填补这个窟窿呢?

安然听了,也是沉默。

但很快。

他就开口道:“陛下,运输的损耗,不可避免,臣以为,这个问题并不能归咎于制度。”

顿了顿,又道:“而且臣以为,只要加强监管,命令地方官府严格控制损耗,将损耗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问题便可得以解决。”

话音落下。

百官皆是表示赞同。

“安大人此言甚是!”

“既是实物,必然会有损耗,又怎能归咎于制度?”

“只要加强监管,便可以控制损耗,何乐而不为之。”

“再者说,若是两税不征收实物,又该如何。”

百官们议论纷纷。

朱元璋听了,却是在心中冷笑。

这些家伙如何想的,他心里又岂会不知道。

加强监管?

说得轻巧!

大明朝至今已有十三年,如此严苛的律法,都没能杜绝贪官污吏,更何况是这税收的损耗?

至于严格的控制损耗,就更是一个笑话。

无论如何限制,当地的官府总能找到借口。

而且这税收的实物千千万万,有谷物,有铜铁,有丝绵。

这不同的实物,损耗该如何定?

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最后还是要由户部和地方官府完成,先不说什么时候能给出一个结果,就说这给出的结果是否合理,损耗的数值是否正常。

这些都是问题。

这些家伙表面上是在提出解决的方案,实际上只是想着拖延时间,压根没想过从根子上解决这个问题!

朱元璋冷哼一声道:“你们心里怎么想的,咱清楚的很!”

“无非是怕把这窟窿堵上了,你们背后的家族,地方的官员,便少了一大进项,到头来损失的是你们的利益!”

“你们方才讲的那些,哪一样能起到实效?哪一样不是缓兵之计?”

“你们莫不是以为,咱是那老糊涂,你们几句话就能把咱打发,把咱糊弄了?”

这话说得可谓是极其严厉。

百官们听了,齐齐行礼,道:“臣等不敢!”

朱元璋看着他们,冷哼一声,道:“你们中有人方才说,若是两税不征收实物,又该如何。”

“在咱看来,这问题还不简单!”

“不收实物,只收银子,不就可以避免这其中的损耗?”

话音落下。

百官皆是一惊。

用银子缴纳赋税,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不少官员听见这话,已是按耐不住,想要站出来反驳。

这个时候,朱元璋却是继续道:

“不止是这赋税以银子征收。”

“这徭役也可以合并到这赋税中,取消按户征集,皆以田亩为计,缴纳白银!”

“如此一来,赋役统一,各级官吏难以巧以名目。”

“穷人少地者少交税,富人多地者多交税,百姓不是能得以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