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我不想上梁山 > 第1章 被救

第1章 被救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我不想上梁山 ()”查找最新章节!

“哈哈,我中了!”

姓刘的秀才这一声叫不打紧,瞬间便吸引了无数羡慕的目光。不但等待消息的其他秀才们眼神不安分了,周围一些紧盯着榜单的人潮也向其拥过来,团团把他包围,还有七嘴八舌的声音说:“这位兄台有无成亲?”

“兄台如何称呼?且到寒舍小叙!”

“这位小哥,老身有一门亲事,对方小娘子知书达礼,长得也是如花似玉…”

作为科举制度最完善的朝代,科举取士成为宋朝朝廷选拔官吏最主要的途径。十年寒窗读书苦,一朝成名天下扬。在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的北宋,读书人是被捧上天的存在,作为佼佼者的举人们当然水涨船高。

举子,因为得中功名之后能做官,不少高官富绅自然打起了招揽的主意,于是乎便有了“榜下捉婿”的招数。反正女儿都是要嫁人的,这些绩优股的当选举人们是上上之选,这样光大门楣指日可待。

据说有位叫做韩南老的读书人,高中之后虽然年纪大了,还有人争着前来提亲。七十多岁的人了竟然没羞没躁地欣然接受并赋诗一首:“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可见时人求佳婿心情之切。

当然新晋进士会更好,只是台阶太高,也另有一层贵人在盯着,升斗小民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每到放榜之日,无数家人媒人都盯着这块肥肉,也是大宋朝一大壮举。这不,看这位新晋的刘举人年龄也不大,长得还算可以,立时被早就等候的一群人觉得奇货可居。

只是有得意便有失意,能把大名放到榜上的毕竟是极少数。更多的士子,还得像王伦这样垂头丧气地离开,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啊!

王伦从来没有想到,真实的大宋是这样的。

不是说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的吗?不是说宋朝读书人很受欢迎的吗?好歹哥也是个秀才咧,怎么刚刚还称兄道弟的这位刘某人,在中榜的下一刻,翻脸比翻书还快,直接享受他的幸福人生去了。虽然和他只是因为同住一个客店的点头之交,但总算是自己来大宋三天里认识的第一个人么。

热闹是别人的,一地的狼藉才是自己的,王伦对眼前的一幕充满了好奇。

现在他可以确认,自己落榜了。这本来对同呼吸共命运的万千士子来说没什么,大不了回家三年后重新再来过。但对王伦来说不一样,因为他无家可归。

凭着残存的记忆,他知道自己老家在开封府辖下的中牟县,算是帝都脚下。父母亡故后幸由族里相帮着照应,又有十亩薄田,但仍然掩不住家道中落。这次为了应试,早已变卖了田产作路费,算是孤注一掷。

如今落榜,回乡已无脸面。更重要的是,现在身体的这个主人早已物是人非,他对那个家也没有感情。

王伦,一个来自后世的文科大学生,三天前在考场征服了原来主人的身体和灵魂。虽然自诩在文学上很有浸淫,但同样没有考好这一次。由此可见,古代的科举不是想像中的那么容易。

兜里还有十三两外加六、七百文钱,一套笔墨纸砚和随身衣物,是他现在的全部财产。

目睹过现场版的“榜下捉婿”后,他对前途还是很有信心的。无他,历史书上说了,北宋文人的生活还是很惬意的。像“奉旨填词”的柳永也是落榜生,没钱么,不要紧,开封府的各家妓院争相邀请他,三大名妓争着养他。她们散尽千金,只愿与之一寝,以求得一词一诗。

因为会写诗词,不但有美女养着,还能倒贴,这种美事到哪里找?

自己虽然墨水少了点考试能力差了点,但是文学功底是有的,主要是背诵能力----北宋以降,名诗妙词何止千万,信手拈来百十首不是问题。那么是不是可以说,自己的艳福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