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明求生记 > 第二百九十七章 馊主意一个接一个(下)

第二百九十七章 馊主意一个接一个(下)

章子俊听后一边摇头一边说道:“NO、NO、NO,不是小弟不支持各位,而是这里面的投入太大,需要一个产业链。”

夏志明问道:“何为产业链?”

章子俊解释说道:“就是需要一个“供应链”,啊呸!”这样说吧,就是需要许多的商人来为其提供原材料,比如严兄想要开办一个烧锅作坊,就需要粮食,这粮食就要从粮商那里获得,如果要酿造平安镇一样的“地瓜烧”,就得让粮商运来红薯,可是红薯在大明推广多年,只有在榆林河湾一带大面积种植,而在京城周边只是零散少量种植,供自家吃喝小规模酿造还可以,想要大量生产卖给酒商赚钱,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了。而烧制玻璃,所牵涉的材料矿物更多。”

章子俊喝了一口茶接着问道:“夏大人,你族家在河涧府吧,那是一个好地方啊,如果夏兄想让族家在河涧酿造红薯酒,可以先让族人大面积种植红薯,有了原料,接下去不管做什么都成。”

而想要制作玻璃出来,在座三位大人都不适合,夏大人族家在河涧,严大人族家在宁波,袁大人族家在山东昌邑,这三地都不出产玻璃用的石英砂,煤石等矿原料,如果是建砖窑烧制砖头到是可行。

这就是典型的眼高手低,也不能怪他们,因为在明朝这样的年代,万事都讲究道道。比如三教九流之道,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神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烧锅(酒厂),六流当,七商(垄断企业),八客(地主),九庄田(种田);中九流:一流举人,二流医生,三流相命,四流丹青(画家),五流书生,六流琴棋,七僧,八道,九尼;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更夫),五流面净(修面、结发),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花子,九卖糖。三教九流,是明朝人对不同职业的社会地位进行划分的等级。抛去上九流的佛祖、神仙、皇帝三种职业外,夏志明、袁洁、严祖兴所选的烧锅就是上九流的职业,酿酒及烧玻璃同归烧锅一业。这样才不失身份,还能赚钱。

这种事情很不好办啊,也不能泼冷水,弄不好会得罪几位同年好友,你说这也不行那也不可,分明是推脱,不管怎么样章子俊还是留下大家先吃饭,弄了三个菜,一大盆腌笃鲜,目前正值五月,今早特地让管家买来新鲜的春笋,用一只咸猪脚加上几块老豆腐及莴笋一起炖,可惜大明没有千张结,要不然这道腌笃鲜会更加好吃。一大碗葱油焖青蚕豆。最后也是一大盆肉末炒红薯粉丝。把三人吃的很是对胃口。严祖兴道:“多说敬一家里的吃食最好吃,果不其然也!”

夏志明用嘴啄了一小口“地瓜烧”说道:“这就去书信让族家都种上红薯,这酒坊是开定了,还有这粉丝实在的滑溜爽口,夏志明要开酒坊算是铁了心了,原因是朝廷有文,不准民间私自酿酒,因为酿酒需要大量粮食,可是用红薯酿酒就不一样了,不在粮食范围内,红薯粉丝作为刚刚兴起来的食物,每年在平安镇食品加工厂不管制作多少,到了商人手中就是抢手货,起先大家都不知道是用什么粮食做出来的,因为运输方便,保存时间长,还可以作为军粮,在军中食用。章子俊也不想保密,想到制作红薯粉丝不需要投入很多成本,工艺简单,后然分别给了季琮、彭韶、刘玉、周寿弟四家,这四家族亲都在陕西、山西,目前靠着粉丝全都发达起来了,果然跟着平安伯吃饱饭。

袁洁问道:“敬一啊,除了夏大人的地瓜烧和红薯粉,这些全是吃食,难道就没有别的了?”章子俊回道:“怎么没有,主要是别的产业不好弄啊,比如这个水泥制造法,目前产量太低,想建房造桥修路供不应求,弄的很金贵似的,所以说建几座烧窑做水泥的话也能赚钱,不过投入有点大,还要当地出产煤石为好,要不然产量太低,得不偿失。其实吧袁兄不必办作坊也能赚大钱,记得当初在翰林时,翰林院不是有一份《大明月报》吗?好像当初因石亨弄权,只办了二期后就不办了,如果三位大人联合起来,加上吴兄和徐溥大人的支持,把《大明月报》改成《大明时报》从新办起来,也不用挂在翰林院下,作为一份民间的报刊,这样就不拿朝廷一文钱,自负盈亏这才是吾辈该做的事,可不是单一的科举八股文范例,要用白话文,能让老百姓听懂的话语,报道当今朝廷风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等方方面面,大到朝廷祭祀,小到民间吃食,最加上一些突发的新闻,我就不信不赚钱。

袁洁听后哈哈哈大笑道:“敬一啊,这个想法好,记得当初的《大明月报》是用铜活字,不用刻板的,可是如要重新开印的话,这铜活字比刻板的投入还要大。”

章子俊连忙打断话头说道:“各位有所不知,其实采用活字不需要铜活字,改用铅锡替代铜,这样成本不到一成,而且制作更容易。当初起先也是考虑到铜活字成本大,后然也改用铅锡配比,只是许多人不知道,而今这套活字在国子监中还在不在,袁兄不仿去问一问。”显然这个话题袁洁很感兴趣,而严祖兴还是要让族家兴办一个产业,严祖兴道:“办报非常好,也是吾辈的强项,可是老家也要做点什么?要不然每年靠点种粮收入,只是饿不死,想要致富很难,连族中的私塾也请不起先生教书,却是为难。”

章子俊轻拍着脑门说道:“严兄族家在宁波,在沿海礁石中长有许多的海菜、海带之类的东西,平时没人要,可以雇人收拾起来,晒成干后,小弟我全部收下。也不瞒各位,用这些干海菜有大用,除了大家知道可食外,可提炼出碘,制成消毒水,还能做成一种调味品提高菜肴的鲜度等。而且制作提纯也很容易,严兄如果想要做,可以合伙在严兄家乡开几个作坊即可。不过大明从洪武年间就有规定,“通番禁令”,实行了海禁,可是经过这些年来执行的也不是很彻底,加上只需在海岸边礁石上收拾些冲到近岸的海菜,又不是驾船经商,问题不大吧,这一点还要严兄在家乡打通点路子才行。”

这么一餐饭时间,章子俊就给每人出了许多的馊主意,也不光说是馊主意,其实只不过是当前许多人没有想到的赚钱法子。作为一个穿越者,有了立足之地,手中有点银两后,在古代能赚钱的法子还是许多的,比如用没人要的海菜、海草、海带之类进行深加工后多了许多的用途,也就能买出高价,此时明朝可没有人工养殖海带,目前只是把这些近海捞上来的海菜晾晒后加上点盐后直接卖,大明的盐很贵,所以这些海带菜也价高,就跟海鱼一样,加上禁海令及运往内陆后普通百姓也吃不起。再说了这碘酒就是处理外伤极好的消毒水,还能用在各种溃烂的皮肤病上。还有把海带清洗烘干后磨成粉末,就是一种增加鲜味的调味品,也就是说土制味精。

〳在章子俊看来这些都是厨房生活小常识,可在古人看来就不得了,你怎么就知道海带菜能做调味品,这种滑腻腻带着海腥味的东西能制出消毒水?

章子俊目前尽可能地把这些新的东西分配给熟悉的和不熟悉的明朝人去做,就让这些人欠自己的人情,极力讨好各地大户世家,拉拢各地大商贾,本着有钱大家一起赚,重要是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要不然引起有权势的人围攻,就太失败了。就当是这样,朝中许多的大臣还是有所针对,这个平安镇所做的一切,已经不像是大明的地方了,市井街道的各种设施让人看不懂,各种僭越的营造,到处都有突破朝廷规制的建设。这还是大明的辖地吗?要不然也不会弹劾榆林平安镇了。

为了在议论上取的读书人的理解,宋金河书院就先期不定时多刊印书院内部报,当然也是对外售卖的。这一次忽悠袁洁办《大明时报》也是出于这样一个目的,要让读书人的议论来改变社会中出现的许多矛盾,推广一些新技术及新的生活方式。不过在这之前已经让郓城的顾麟在宋金河岸边建造一家大型的造纸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专门生产报纸用的纸张,不用上好的宣纸,哪怕纸张泛点黄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