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没有褒贬之分。一直以来都是如此的!所以,人们不要对事物轻下价值判断,这
个好那个不好的,这样,人的欲望就不会被激发出来——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是天
道创造与安排好的,世界本来就是这样,世界也会一直这样,我们只要与之融为
一体就好,不要出于自身的判断而去随意改变世界!
【阐述】:这几句话,帛书本与通行本差异极大。
所以有必要将通行本再拿
出来一一对比一下,看看这些注家们干的好事:“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
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莫名其妙地加了一个“故”字不说,
然后删掉了所有的“之”、“也”,以及末尾看似多余的“恒也”两字。
还是勉强往骈文的形式上靠的缘故啊!
可这带来了严重后果:删掉“之”字,“相”就变成了副词,读 xiā
g 而不
读 xià
g;删掉“也”字,整段文字成为陈述句而非判断句;至于末尾的“恒也”
两字,如果按他们这样的断句去理解,那实在是无法解释的,而且还非常不符合
骈文的特点,所以干脆删除算了——研读圣人的经典,如果是这样的态度,那实
在是遗祸万年啊!
“相”字的本义是察看、仔细看,比如相马、相面,在这句里显然就是这个
意思。
比如“有无之相生也”,意思是“通过‘有’和‘无’,可以仔细观察事
物‘生’的过程”。以下几句大致也是这个意思。或者,你还可以理解为佛经《金
刚经》中“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之“相”,这也是此“相”
正解。
《道德经》表达得非常明确,这六组看似矛盾的词汇,在老子这里,完全是
没有矛盾的。
历代注家多将其解释为所谓“对立统一”或“矛盾统一”云云,但
帛书本《道德经》显然不是这样说的,在它这里,所谓的“有无”、“难易”、
“长短”、“高下”、“音声”、“先后”,都同属于一个事物,是事物包含的
不同属性,是观察这个事物的不同视角而已,没有对立、矛盾之意,更不含价值
判断,没有褒贬之意。老子是一贯主张“不上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的,
没有道理在这里却列出了六组含有个人价值判断的对立关系来,这只会助长人们
的欲望,是违反老子初衷的。
43
只有这么理解这段话,那么,句末那句孤零零的“恒也”就不再是多余的了。
它的意思是“一贯如此”或“从来就是这样”,再次强调了一下《道德经》的观
点。
套用一下黑格尔的哲学名言“存在即合理”,也就是说,万物都由道生,其
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正如我前文中所举的例子,入侵人体的病毒够坏的吧,人类
肯定会将它归入邪恶一类,但是不,站在地球、自然的角度上,它的存在具有更
高级的合理性,它只是在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就如一片草原上,如果“善良”
的羊群太多了,必将造成草原沙化,最终所有的羊群都将灭绝,因此,这片草原
上必须有“邪恶”的狼,它在控制羊群数量的同时,居然也严格控制着自身的数
量,总之,始终让草原、羊群、狼群保持在一种平衡状态,让人不禁感叹造物的
神奇与伟大!
所以,世间的万物都在“道”所制定的规则下完美呈现,人类不应该仅出于
自身的价值判断,去爱惜什么,又去厌恶什么,更可怕的是,一旦有了爱惜之心,
就会产生欲望,希望能长期占有它,这样,人类的未来就是可以预期的了——技
术出现、战争出现,人类灭绝在所难免!
而这,才是真正符合老子思想的。
最后,顺便说一下“音”和“声”的区别,在我们目前的语境下,这六组词
汇都有明显的区别,唯独“音”和“声”几乎完全相同,这肯定是词汇在时间的
洪流中发生了变化。“声”字没有什么改变,古字带“耳”边,表示听,它的本
义就是声音或声响;而“音”字则是没有声响的,《礼记·乐记》说得清楚:“声
成文,谓之音”,按这个解释,“音”大致相当于唐朝开始使用的工尺谱,是一
种文字谱。
另,帛书本为“先后”,而通行本则为“前后”,也是有所区别的。“先后”
表示的是时间概念,“前后”表示的是空间概念。
【翻译】:通过“有”和“无”,可以观察到万物诞生或发生的奥秘;通过
“难”和“易”,可以考察成就一件事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程度;通过“长”和“短”,
可以观察事物的形状、形态;通过“高”和“下”,可以观察到容器的容积与容
44
器内液体的多少;通过“音”和“声”,可以观察音乐是否和谐;通过“先”和
“后”,可以观察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一直都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