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缆镇语录 > 点播暂时中断(附漫谈中药保健(181))

点播暂时中断(附漫谈中药保健(181))

“疾”: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从大(人),从矢,像一个人腋下中箭,本义是受兵伤,且为外伤,后来泛指较轻微的疾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是这样表述的:“析言之则病为疾加,浑言之则疾亦病也”,“病为疾加”,非常明显,小病(疾)不断积累形成大病(病)。《韩非子·喻老》中也有这样的记录:“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在腠理为疾,这个意思也非常明显。所以,基本可以确定下来:一种病的初始阶段即为“疾”。现在所谓的“亚健康”其实全部都是“疾”!特别是经过这次大灾难,我们所有人必须去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接触了病毒,有些人感染了,有些人却完全没事?!简单粗暴地回答,我会这样说:那些感染的人,他们已经是有疾之人,而那些没有感染的人,他们才是健康的。

西医发明出了“亚健康”这个词,是一副非常好的安慰剂,它让人产生一种“总体上还是健康的”美好感觉。当然,这并不是指责西医有意麻痹世人,而是西医体系中没有“疾”、“病”、“症”的区别造成的。在中医体系中,“疾”就是“病”,无非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如果不及时治愈,假以时日,就是重症甚至绝症。“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而在西医那里,他们的许多治疗,其实是在“养疾”,为什么这么说呢?比方说高血压吧,他们会明确告诉你,你必须常年服药,这病目前是治不好的,药物只是维持,不让你加重或延缓加重的速度与程度。而我想说的是,“养疾如养虎”,其危害程度不言而喻。

需要补充一点,在这个“疾”的层面上,西医的体检是完全无效的,所以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很多病人,前半年刚做过全面体检,没事,顶多亚健康,可隔了半年再次体检,已经是癌症中晚期了。这样的例子可不在少数,可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西医的体检,能够检测到的都是器官藏腑已经发生器质性病变,也就是有了形质变化,出现了有形有质的病时,他们的仪器才可以观测到。而癌症的发生,最初就是一股受瘀的气团,你让仪器如何能够发现呢。但是在中医里,癌症还只是一股气团的时候(疾),不仅能够有效诊断出来,而且通过疏通相应的经络,就已经给你解决了,所以才说是“尚医治未病”嘛。但是中医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因为中医的诊断拿不出可量化的东西(比如数据,比如图像),所以很多病人宁可相信自身的感觉,也不相信中医的话,实话说,当下中医骗子猖獗,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信任关系。许多病人因此错过了“治未病”的机会,我自己亲眼见过几个,也有再见不着的,比较痛心!关于这个,其实可以展开说说古法中医里“医不叩门”的古训,以后找到更合适的机会时再说吧。

“病”:这是个形声字,疒形丙声,本义在上古时期指的就是重病。如“病,疾加也。——《说文》、疾病外内皆埽。——《仪礼·既夕礼》。注:‘疾甚曰病’”。

那么,靠什么来区分“疾”和“病”呢?说老实话,这二者之间并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严格界限,比方我们上面举到“内格”的例子,如果病人处于中焦瘀阻阶段,或许他自己都不能感受到有什么异常,肚子胀鼓出来了,他会以为是发福、长胖了,只有富有经验的中医才能一眼看出他的问题,那么,这时或许可以称之为“疾”吧;可一旦到了心肾不交的阶段,他身上或多或少都会表现出来症状了,他自己当然能够感受到,但此时的症状看起来并无致命性,他或许会将自己视为一名“亚健康”者,甚至在西医的体检报告中也是这么界定的,至少应该还不是一个病人,而这个阶段应该也就是中医里“疾”和“病”的分野处吧;再发展到水谷不入、二便不通时,那无论是西医、中医还是病人自己,判断都是一致的,肯定是病嘛。区别无非是,对于医生而言是有救没救,对于病人是有命没命之别;如果再到阴阳隔绝时,对病人而言那就不再是病人了,因为他可能恨不得马上死掉,他对自己那时的判断或许希望会是死人(因痛苦不堪),而对西医来说则是ICU,因为他们有政府颁发的“许可证书”,对古法中医而言却是“力有余而心不足”,力有余是因为还是有希望抢救回来的,心不足是因为自己害怕啊,万一失手,就是牢狱之灾!

附录:漫谈中药保健(181)

春至,食补宜辛甘少咸酸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蠢也,动而生也。”在节气中,“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意味着闭藏的冬天结束了,充满活力的春天即将开始。春季五行属木,肝为主脏,肝喜条达,此时草木需要雨露的滋润,才能返青生长。

我们的身体也一样,为了肝气的生发、条达,也需要水分的滋润。春捂养阳益处多“立春意味着冬春交替,气温逐渐升高、回暖,阳气生发,所以养生要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李剑平解释,“百姓常说春捂秋冻是对的,这个时候再捂一捂很有必要。虽然立春后,有早春的气息,但对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而言,立春只是进入春天的节奏,离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还有一段时间,此时昼夜温差大,尤其是早上的阳气还很弱,所以防寒保暖对养阳来说至关重要。”“需提醒大家的是,这时不要因为一点点热,就忙着减衣,特别是不要在出汗后立刻脱衣服。”

李剑平说,和阳气生发一起的,还有我们人体皮毛的开泄,风为阳邪,多风的春季容易使外邪侵犯人体,发生呼吸道疾病或腹痛、腹泻等病,所以这个时节,增减衣服应该适当,切勿要风度不要温度。

注意养肝,远离坏情绪《黄帝内经》有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应顺应日照变化早睡早起,以利阳气生发。

人体气血亦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要克服倦怠懒睡的习惯,适当早睡早起,增加室外活动,舒展形体,畅通血脉,以助生发之气。”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主任医师王乐荣介绍,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养肝,而养肝重在早睡早起。现代医学证实,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增多,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人们的精神调摄也要顺应春季自然界蓬勃向上的生机,顺应春季肝气升发的特性,使气血和畅。”王乐荣说,肝主情志,因此护肝需从心情和情绪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情绪乐观,不宜过于激动、兴奋,防止躁动,利于疏肝理气。比如春游、踏青、放风筝等都是舒缓紧张情绪的不错方式。

“初春天气逐渐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要做好防病保健工作。”王乐荣提醒,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过敏性哮喘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等病的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注意调养预防。

为避免春季疾病的发生,在日常预防措施中,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染源;其次可以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另外需加强锻炼,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但不宜剧烈运动,大汗淋漓,可以适量做些轻缓的锻炼,比如散步、瑜伽、太极等。

养肝护脾,饮食宜少酸多甘“立春后,人体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阳气向上升发、向外疏散,肝气逐渐旺盛,脾胃相对虚弱,加之春季多风,风邪侵袭人体,容易出现春燥。”

北京老年医院副主任医师李金辉介绍,此时饮食无须大量进补,应五味调和,少咸酸,适辛甘,温润为主,以疏肝气、实脾胃、养阳气,具体来说——减少咸味摄入,尤其是严格控制食盐用量。咸味入肾,吃盐过多,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春季也是高血压的高发季节,吃盐过多,会引起血压升高。减少酸味摄入,酸味入肝,春季酸味不宜多吃。因为酸味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适度进食辛甘发散之品。

辛甘发散之品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比如香菜、韭菜、大葱、萝卜、豆豉、花生等,但过于辛辣之物不宜多吃。另外,柔肝养肝、疏肝理气健脾的中草药如枸杞子、茯苓、薏苡仁、大枣、郁金、元胡、陈皮等,可用于配方药膳,以达到很好的食疗效果。

“向大家推荐两款春季养肝药膳,有养肝护肝的功效。”李金辉介绍——炒合菜。原料:粉丝、绿豆芽、菠菜、韭菜、鸡蛋、盐、酱油等适量。做法:豆芽洗净,焯水,过凉水,控干;鸡蛋炒熟备用,韭菜洗净,切断;粉丝泡软;锅中放油,放入姜片煸炒,放入豆芽、葱花、鸡蛋、韭菜、粉丝、盐、生抽,煸炒片刻,放入鸡精出锅即可。炒合菜中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丰富,具有温中行气、补养气血,滋阴润燥,健脾和胃、养心安神多重功效。是立春时节老少皆宜的菜肴。

韭菜虾仁。原料:虾仁、韭菜、鸡蛋,菜油、酱油、淀粉、精盐等适量。做法:鸡蛋、淀粉拌匀虾仁,热油翻炒,后入韭菜,精盐、酱油调味。它具有温补阳气,健胃消食之功效,符合“春夏养阳”之道,适宜于春季升发阳气,脾胃虚弱,饮食不佳者可经常食用。

<bK/>  “春季还适宜饮茶,有助消化、清肠胃、解热毒的功效。”李金辉说,除了药膳,春季适当饮用香气浓郁的花茶、红茶、乌龙茶等,可以起到祛邪散寒、疏肝理气、升发阳气的作用。选用合适的中药材适量代茶饮,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般代茶饮的中药,每次选用,开水冲泡,每日饮用3~5杯即可。”李金辉介绍,这时喝以下两款代茶饮好处多——枸杞玫瑰花茶。

10粒枸杞,5朵玫瑰花,将准备好的玫瑰花、枸杞投入到杯中,注入开水,然后等待3~5分钟,待温度适口即可品饮。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肺经,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玫瑰花味甘微苦、性温,可疏肝理气解郁、活血散瘀、调经止痛,有镇静、抗抑郁的功效。此时饮用枸杞子玫瑰花茶,既可以滋补肝肾,又可以疏肝气,升发阳气,有利于调节内分泌,改善精神状态。抑郁、失眠者尤宜。

茯苓陈皮茶。茯苓5g,陈皮2g,茉莉花茶3g,茯苓、陈皮洗净,浸透,放入水锅中,先煎20分钟,再冲泡茶叶5分钟后代茶频饮。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陈皮味辛苦、性温,具有温胃散寒、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春季肝气旺,脾胃功能受到抑制,常见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泻、痰湿重等情况均可饮用此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