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就试试,反正试过之后就不是小孩子了。
大宋的货物对外藩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就算大宋再怎么苛待那些外商,他们可会看在钱的面子上忍住,
总之就是,赵祯不怕秦为搞砸锅,所以决定放手试试。
面对巨额收入,君臣都动心了。
赵祯摆摆手,“诸卿各自去吧。”
他竟然拒绝了?
秦为心中失望,但却不是绝望。
他知道这种近乎于改革的决定,是需要陛下深思熟虑的,若赵祯一拍脑门就同意了,秦为反而会担忧。
群臣告退,秦为跟着走了出去。
王尧臣过来说道:“别失望,陛下得衡量利弊,就算他心中同意,可以不能第一次廷议就决定,这不是帝王之道,明白吗?”
权衡是帝王之术中最常有的一种,帝王从来都不是那种拍脑袋就做决定的生物,那是昏君。
秦为点头,这时身后有脚步声,他回身看去,是许茂则。
“陛下让你回去。”
好吧,这位皇帝的手段果然越来越精湛了。
明面上的拒绝是为了万一失败以后还有挽救的余地,到时候没人会说陛下妄断,那些大臣只会抨击秦为处事不慎。
帝王啊!
八百个心眼子……
秦为跟着回去,再见到赵祯时,他已经换了一身便服,手中端着茶杯在喝茶。
秦为进来行礼,赵祯不搭理。
他有滋有味的喝茶,秦为在神游物外,可外表看着很诚恳,一脸‘我在忐忑’的紧张模样。
对朕有敬畏心,这是个不错的臣子。
野心勃勃之辈永远都不会得到上位者的喜欢,做什么都会防备他们一手,因为他们太锋芒了,功高震主的这句话他们永远都不懂。
而尊重上官的下属会得到奖赏。
“景佑五年开始,少卿、少监以上的文官去广州任职知州者,都会兼任市舶使。其后杭州和明州知州也兼了市舶使……你可知道?”
秦为摇头,这个他还真不清楚。
大宋为了制衡而无所不用其极,官职的复杂性和牵制性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别妄想去彻底弄清楚大宋的官职,那会让人发狂。
赵祯淡淡的道:“这就如同是地方劝农,可知州为市舶使,他们要听你的……谈何容易?”
下级领导上级,这事儿不靠谱啊!
人类从有记载以来就分了贵贱。
什么叫做贵?
贵人,权贵,上官……
反正就是高大上。
而贱就是矮穷矬。
一般肯定是高大上指挥矮穷矬,反过来就是新闻。
秦为在汴梁的势力不少,连宰辅都会忌惮两分,可这也只限于在汴梁。
出了汴梁城,仅凭他这个四品承旨的身份,那些当地的知州、少卿,可会买他的账?别做梦了。
这些人在当地都是如同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你想让他们听你一个空降来的话,这明显就是不可能的。
秦为很老实的说道:“陛下,都是为了您做事,还分什么贵贱高低?难道不是道理最大吗?”
道理最大这话平时说说也就算了,没谁会当真。
可对于帝王来说却不同。
这是对你,对大宋有好处的事情,道理在你这边啊!你是手握道理的皇帝,竟然解决不了这点小事吗?
秦为抬头看了赵祯一眼,那眼神分明就是在为赵祯感到委屈。
陛下,你受委屈了。
赵祯只觉得心中憋屈,就说道:“此事我来办,你先想想怎么着手。”
才说完他就后悔了。
我这是怎么了?
竟然答应了去压制此事。
秦为欢喜的道:“陛下英明,只是臣却不好过分,所以臣举荐一人前往。”
他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年轻去指挥三家市舶司,先不说资历和职位都不够,就说他这个年纪,若是去了肯定会有人说这是来镀金的。
他是不担心这些,可赵祯会很头痛怎么安排。
这年轻人果然是……忠诚啊!
赵祯心中感动,就问道:“谁?”
“枢密院副承旨裘书玄。”
本来最适合的人选是宗升,可宗升目前在府州喝西北风,赶不及了。
而裘书玄是秦为新收的小弟,让他多些资历是好事。关键是秦为的意图也只有自己人才能说。
这些想法电光火石般的闪过,赵祯同样知晓他的意思。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它喂草料。
若是去一个和秦为不对付的官员,那就是背后捅刀子,这种事儿别说是赵祯,吕夷简都干不出来。
太丢人了。
“裘书玄……”
赵祯对此人没啥印象,更不知道他被人弄了一回,若非是秦为伸手,就算是被废掉了。
“你要知道,此人有没有能力朕不在乎,他是否有本事,朕也不知道,所以若是他出错,朕只找你说话。”
你的人你自己看好,若是出了错,那朕就找你说话,板子只会打在你的身上。
这是应有之意,秦为说道:“若是出错,臣无颜来见陛下。”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
赵祯摇摇头,把这个不祥的念头抛掉,微笑道:“好生去做,你我君臣以后的日子还长,朕不会亏待忠臣。”
别动不动就什么不回来了,哪有那么好的事儿?你得给朕干活干到八十岁!
他是这般想的,所以笑的很是柔和。
这是个好皇帝,真的不错。
可惜……性子太软了,得多多历练才行。
秦为出了皇城,马上就吩咐道:“去寻了庞世英来榆林巷,快去!”
乔风去了,秦为的身边只留下了林小北。
他看了林小北一眼,问道:“家里的亲戚都没了?”
这是林小北进秦家后和家主的第一次谈话,很轻松,也很轻率,没有什么正式的环境,就和普通聊天一样。
他很老实的回答:“是,家里就剩下了小人。”
“那……可愿意成亲?”
林小北年纪大概二十七八岁左右,在这个时代,正常人都该当爹了,甚至有的结婚早的,三十岁就当爷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