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的韩霖已经捡起一本开始翻看,“哟!这书好啊!”
首先印刷精美,一般书籍里分隔字行的线格完全没有踪影,字句之间却排列的上下左右一边整齐;蝇头小楷字字清晰,就连最好的宋版《史记》都比不上。
翻一页,居然两面都有字,却并无漫洇,这是何纸何墨?
油墨铅字活印没见识过吧?
韩霖再看内容,俗字略多。但时人多用俗字,并不为怪。
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开始专门收录俗体字。
另外隶书可以算秦朝的简化字,《说》还哀叹,隶书出来后,“古文由此绝矣”。
历代名人字画碑刻中俗字也比比皆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有324个字,其中102个是俗体。
由于书写和辨认方便,俗体字的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到了明末,不但在“贩夫走卒”中流行,士子们也多用。
如吕留良在赠给黄宗羲的诗中注:“自喜用俗字抄书,云可省工夫一半。”
等到入关人问鼎江山,才对用字作了极为严格规定,只许用“正体”字,,违者严办。
所以现在用俗字是风尚,再正常不过。而且李自成并不是没头脑全改,只选了几百个时人常用字及改了些少数不会产生歧义的字。
比如新中国的伞(傘)、虫(蟲)、众(眾)、龟(龜亀)等改的都挺好。
“醜”和“丑”合并有些不妥,跟地支名混淆了;“運”改“运”似乎也可以再商量;“髪發”全合并成“发”不好,给语文试卷贡献了考题,加重学渣负担。
乾燥的乾与幹活的幹都被简化合并为干,乾在八卦中又代表天,于是就有《干隆生母享尽孝子福》、《干了112天终于湿了》、《晚上睡觉被干~醒好几次?用它湿润你干燥的冬夜》……
还有,萧被简化合并为肖,大大不妥。当年未注明姓氏不在简化之列,大部分萧姓被改了。人家传承了上千年的祖姓,这样弄不好吧。
那么问题来了,黨和党到底哪个更好?
……
用俗体字没啥问题,但是令韩霖觉得不妥之处是书中加了句读(标点符号)。自然这么一来读书大大省却了功夫,可焉知你断句对不对,能不能领会圣人语义?
韩霖细看了两页,不由得拍案叫绝,“好好好!妙妙妙!非大方之家何得做出如此高论!”
这注疏水平之精,绝不次于他读过的汉唐宋元明以来的前代注家。
自古以来,为十三经做注疏的人不少,清代对十三经的注疏又是一个新的高峰,特别是对经书文字解释和名物制度等的考证优于前代。
李自成抄袭来的精华岂是儿戏?
另一边韩云看着《古文观止》的书名一阵牙疼,短毛好大的口气。精彩的古文何止千万,你这薄薄的一册就全代表了?
他翻开看完序言再看目录,不禁叫绝:“好书!”
《古文观止》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当然,还有本朝的好文。
它的主旨并不是说看完这二百篇就不用看其他古文了,而是说通关了这个选本,你的古文水平就过关了,再看其他的就没有障碍。
《古文观止》还有个更重要的作用,选篇是为了“科举”服务,那么文章选与不选都以此为判断标准。比如不选汉魏的赋只不过因它们对作八股没啥用。
对有志于科举的学子来说,这一参考书在手省了多大的功夫?韩云自然要赞叹。
当然,李自成的《古文观止》分两部,第二部里的选篇就是对做八股无用的其他好文。
韩霖又翻开一本《纲鉴易知录》,随便看了两页。
这是本中国历史的普及读物,从三皇五帝一直到唐宋元明,梗概性的将大事、主要人物梳理了一遍。
古代史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难以卒读。而《纲鉴易知录》恰是一部古史精华的荟萃。它简明扼要,通俗易知,不尚玄奥,不敷铅华,年经事纬,力求平实。有一编在手,诸史了然于胸之效。《纲鉴易知录》不失为一把入门的钥匙,一个登堂的阶梯。
“好书!”
韩云、韩霖再不敢慢待短毛。
蒸青团茶撤下,紫砂壶、青花瓷杯端上,来一泡上好的罗岕茶。
三人开始高谈阔论。
席间,韩云说起了金尼格。
那鬼佬编了本专供外国人学汉字用的按音查字和按字查音的字表,韩云得知后加以中国人为对象而粗编了《西儒耳目资》。后来陕西人王徵也参与了修订,还帮忙出版了。
二韩夸赞不已,谓国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西人却有妙法。
李自成淡定的从包袱里取出《中华永昌大字典》。
“二位兄长且一观。”
《康熙字典》是以两本明代字书《字汇》和《正字通》为基础,加以辨疑订讹而成。
不过此时《正字通》还没有成书――崇祯十四年才出来。
李自成盗版的中华书局《康熙字典》又出自后世上百年的精校成果,权威无比。
每字下的注音都采用《集韵》反切,并加直音,又注韵目,以资参照。
注音之后是释义,义项基本上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顺序排列。每一义项后都引一条文献作为书证。
同形同音不同义的字,全部释义归于一字;同形不同音不同义的字,复另立条目,以求明晰。
另外,全书除了拼音、部首检字法,还多了四角号码查字。
这样集古今大成的字书一出,二韩很是震撼。
韩云叹道:“某乃井底之蛙,往后再不敢说大话。谁言国人无才?”
韩霖摩挲着书册问:“何以只有三十页?先生可否赏赐全册?”
李自成就算是过目不忘的天才,那也不可能背下字典全文,这不是要紧事。
“俗务缠身,还未编纂齐备。”
他又拿出一本书放在桌上,“暂且只有《小学生字典》。”
韩霖又端起翻看,这本就简略多了,而且只收入三千常用字。
韩云起身作揖,“先生大才,受某一拜。”
本站已更改域名,最新域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