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吃点水果糕点,再喝点饮料,稍作休息。
宋子墨在讲台上,拍拍手,张林高声喊:“兄弟们,静音!静音!”
喊声有用,大家都停下说话,各归原位。
要是以前这种场合,没几个人鸟张林,但是现在不一样,身价跟着杨平宋子墨涨。
“开始讨论吧?”宋子墨轻声问田主任,主要是表示尊重。
田主任点头,宋子墨说:“现在是讨论时间,大家提问题,由杨医生来回答,别客气,随便提,问倒有奖。”
“奖什么?”有人高声起哄。
“一个月不查你的在架病历。”宋子墨说。
这奖品份量够,虽然比不上一个月不写病历。
宋子墨说完坐到第一排杨平边上:“该你上了。”
杨平步上讲台,大家鼓掌,一浪高过一浪。
实力在这,气场就是实力的内气外放。
几个主任不在,大家要轻松很多,说话也大胆。
田主任年轻,大家对他没什么压力感。
这些年轻人平时有什么问题都喜欢请教田主任,要是犯了什么错误,还偷偷找他帮忙说情呢。
金博士第一个站起来:“杨医生,我想问一下,你这个应力分流,确实很精妙,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怎么保证骨块承受应力不破裂,钢缆承受应力不断呢?”
“是呀,你对钢缆这么有信心?万一断了,全散架,病人得二进宫,家属会暴走。”有个医生小声的说。
杨平说:
“人体的骨组织能承受的张应力,压应力,刚度,强度,弹性模量等等,都是有数据的。不同年龄,不同部位,数据都不一样。钢缆的抗疲劳能力也是有数据的,人体每天的步数也是有数据,病人的体重也有数据,把这些数据综合起来,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钢缆能够承受多久,钢缆只要在骨折愈合之前坚持住就可以。”
“明白了,我们学医的要拜希波拉底,现在还要拜牛顿,拜高斯了。”金博士开玩笑。
有个研究生举手,说:“这么早下地,万一骨折移位了,病人会找你打官司;晚点下地,就算恢复不好,引起卧床并发症,总比挨官司好。”
杨平很欣赏小伙子的坦诚,说:“髋部骨折,早期下地,毋庸置疑。就算做不到完全负重,可以部分负重;连部分负重也做不到,就不负重扶起来走。手术后继续躺着,把手术的优势丟了,把手术和保守治疗的劣势全揽来了。马拉奔驰,既跑不过马,又跑不过奔驰。至于打官司,我没有做相关数据对比,究竟早下地官司多,还是晚下地。”
“自信,靠的是经验和数据,不是盲目的。”杨平补充一句。
研究生对回答很满意,确实,这只是自己想当然的,没有哪里说晚下地就可以避免官司。
“据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坐飞机和不坐飞机的人,平均寿命没有显著差异!”
插一句,真心不错,值得装个,毕竟可以缓存看书,离线朗读!
角落里的某牛人淡定的甩出一句话,嘴里含着糖,吐词不太清。
原来是脊柱外科的一个博士,这话高端大气上档次。一开口,别人就知道,学历肯定硕士起步。
“杨老师!”有个规培生腼腆地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