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明末大军阀 >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三三制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三三制

五月底,刘衍推出了新军扩编的详细计划,将原本营-总-哨三级建制由两-两制,增加为三三制,三哨为一总,三总为一营。

刘衍也纠结过,是不是以增加新军建制的办法来扩军,可是仔细想过之后,便否定了这个想法。

原因也很简单,现在新军之中缺少合格的基层将领,贸然扩大建制,会造成新军基层指挥水平严重下滑,继而影响新军的战力。

按照刘衍的扩编计划,新军一个营的编制中,旗、队两级不动,哨、总、营的兵力都有所增加,一哨兵力增加到两百八十多人,一总兵力增加到一千零六十九人,一营兵力更是直接翻了三倍,达到三千七百多人!

刘衍将每个营的纠察官一职取消,所有的千户全部带兵,军中的军纪纠察职责由镇抚官荀景云全权负责。同时刘衍还提高了新军将士的军饷,从士兵每人每月四两银子,增加到五两银子,其余各级将官逐一增加。

对于炮总,刘衍也大力扩编,此时火器督造处的产量已经非常稳定,武库中有大量火炮可以列装。

于是刘衍将炮总扩编为营,千户钱樰暂时以千总之职充任炮营指挥使。

炮营也采用队-旗-哨-总-营的编制,一队十七人,管辖两门火炮,分为两个炮组。一旗四队装备八门火炮,一哨三旗装备二十四门火炮,一总三哨装备七十二门火炮,一营三总,装备的火炮数

量达到恐怖的两百一十六门!

这样的火力在当今的大明,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存在,甚至在同时期的欧洲也难有敌手。

当然,这两百一十六门火炮不可能都是野战重炮,刘衍打造不起,大军行进的时候也无法及时转运。

炮营的三个总,分别为虎尊炮总、佛郎机炮总和火箭炮总,形成远近结合、点面皆可的火力分布。

扩编之后的炮营可谓人强马壮,不但装备了此时大明数量最多、制作最精良的各式火炮,炮营的人数也达到了两千六百人左右。

刘衍估计钱樰看到这份计划的时候,一定会激动得热泪盈眶的。

按照这份三三制扩编计划,新军将迎来最大的一次扩编,兵力将从九千余人扩编到两万八千余人,每月的军饷开支也从四万两银子飙升到十二万三千余两。这还不算将来两万八千多将士每日吃喝、被服器具、日常操练、后勤补给、兵备打造等开销,都算下来,一个月的军费开支估计要二十万两银子!

此时刘衍也感慨着,历史上吴三桂曾向崇祯帝索要关宁铁骑的军费数百万两银子,崇祯帝还认为是吴三桂拥兵自重,随意狮子大开口。现在看来即便吴三桂索要的军费有些水分,也足以能体现养兵之耗费。

要不是现在各处工坊收入大增,刘衍手中有钱心中不慌,还真不敢这么大规模的扩编兵马。

这份三三制的扩军计划随即下发,刘

衍命各部指挥使立即开始征召新兵,从之前登记的后备兵员中选拔入列,人数不足的,再从各地军户中挑选合格青壮入粒

同时,刘衍命各营从各地武库中领取兵备,火器督造处、兵甲督造处负责为各地武库运送兵备,以便时刻保持即墨营城兵备数量的充盈。

逄猛镇巡检司。

沈文在接到巡检派人送来的征召告示之后,便辞别了父亲沈东,带上了几件随身衣服,便来到了巡检司。

此时城中一处院落,已经被辟为兵站,附近的新兵全部聚集到了这里,等候转运。

在这里,有新军士兵发给身为一个号牌,并且嘱咐沈文拿好,这将是入列报名的凭证。

沈文紧张的贴身收好,生怕会弄丢。

随后沈文和所有被集中到这里的新兵,全部被勒令褪去衣服,光溜溜的站成十乘十的队列,几名医官在人群中走来走去,根本不理会沈文等人“娇羞”的神态,仔仔细细的逐一查看众饶身体。

凡是有伤残的,有病患的,身体太过瘦弱的,都被算作不合格,一一带了出去。然后那些新军当着沈文等饶面,给不合格的人发了一些铜钱,让他们各回各家,新军不要。

“可是别处的将领,都是什么人都要的,甚至游手地痞都要,可是新军却精挑细选!”

沈文心中嘀咕着,暗道刘衍挑兵太过苛刻,谁不想麾下兵马越多越好,怎么还如此设限?

就在此时,

旁边有新军将士高声道:“所有拿到号牌,并且体检合格的人,穿上衣服去南门外等候转运马车!”

沈文听到命令,急忙跟随大队人马出了城,只见外面的官道上已经停好了数十辆大马车,每一辆都能乘坐十几个人。

“所有人听好,按照叫到的号牌登车,不得插队,不得喧哗,不得乱走,否则军法从事!”

沈文急忙又将自己的号牌拿出来,只见上面写着甲字十七号,便在心中默念起来。

此时所有新兵都排成长长的队伍,前面有新军将士依次喊着号码,被叫到的新兵从队伍中出来,登上指定的马车。

“新军的招兵真是稀奇,别处那些将军征召兵马,不就是发一身号衣,给一把刀枪,然后带进军营操练一番就可以了。怎么新军这边这么多的规矩啊?”

沈文看着稀奇,随即便听到新军将士在叫自己的号码:“甲字十七号!”

沈文急忙拿起自己的行李走了出去,那名新军将士检验了号牌,便指着前面的一辆马车,道:“你去第十一号马车。”

“是,军爷。”

那新军将士皱起眉头,道:“以后进了新军,别叫军爷,同级别的叫袍泽,上官叫官衔,明白吗?”

“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