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明末大军阀 > 第五百零五章 整顿朝堂(二)

第五百零五章 整顿朝堂(二)

刘衍一招手,许铭便拿出了一份文书,这便是刘衍亲自拟定的朝廷改革方略。

随即许铭开始宣读起来,将具体的改革情况告知了群臣。

如今大明朝廷以六部执掌下权柄,其中户部乃是重中之重,掌管下钱粮、田亩、户籍、铸银钱等事务。

方略中,将朝廷户部拆分为民政部、财政部、农事部三部分,其实就是将幕府的编制搬到了朝廷中来。

刘衍任命幕府户部部长赵民为朝廷民政部尚书,掌管下民户与军户的户籍、推行新式教育,不再掌管钱粮和农事。

任命幕府财部部长岳明为朝廷财政部尚书,负责大明各部的预算审核、年终审计、钱庄的管理、银币的推孝钱粮的收缴及调配等。

任命幕府农部部长张耒为朝廷农事部尚书,负责下民田田亩粮税、军屯管理、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等事,同时任命杜峰为农部侍郎,负责屯垦司事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番薯的种植。

蒋德璟、陈新甲、王承恩和满朝大臣见状,都是敢怒不敢言,刘衍为了掌控朝廷,直接将户部一分为三,然后将自己幕府的官吏直接提拔到尚书的位置上,彻底掌控了大明的财税大权,这是要干什么?

可是让众人震惊的还远不止这些,许铭继续宣读着朝政改革方略。

方略中,又将原兵部分解为国防部和装备部:国防部只负责大明各地兵马的征召、操练、新式军

校的管理,由幕府兵部部长田辉叙出任国防部尚书。

装备部负责火器督造处、兵甲督造处、灵山卫造船厂三处的管理,负责明军兵备的打造和研发、调拨、储存等,由幕府兵部副部长荀景云为装备部尚书。

另外刘衍还要新增参谋部,由陈新甲出任尚书,幕府参谋李继文、胡宗明,以及原内阁首辅蒋德璟为参谋,并且招募知兵大臣为侍郎,负责制定大明的军事方略,兼管调兵事宜。

如此,刘衍便将大明的军权一分为三,统兵权归国防部,调兵和方略的制定归参谋部,兵备武装归装备部。今后各地总兵官、总督只有带兵的权利,至于装备的供应、方略的审核,这些权力都将收归朝廷,如此可以有效大夫防止拥兵自重的情况发生。

当然这种操作也会造成宋朝那样的结果,那就是军队的战力下降,各个机构之间互相扯皮。

不过刘衍也有解决办法,那就是将在明军中大力普及火器,今后的明军将全部参照新军的模式进行整顿,用装备优势和战术优势来抵消制度造成的战力消减。

新增商务部,以幕府商部部长宋公明为尚书,负责经营原幕府各处产业。

刘衍此番将幕府下属的产业全部“上交”朝廷,所有收益划归财部国库,这些产业也摇身一变,全都变成了大明版的“国企”,算是为大明开辟的一个重要财源。

当然,这些钱粮虽然是

移交给了朝廷,可是现在这个朝廷却是刘衍掌控的,依然没能超脱刘衍的控制。

随着宋公明成为大明商务部的尚书,原本各处产业的主事也水涨船高,和火器督造处谭晓大、兵甲督造处主事徐乐,以及原幕府各司司丞一样,全部定为侍郎级别,以下火器坊、火药坊、采石场、矿业基地等主管,都是员外郎级别。

新增卫生部,由幕府医部部长鲍学镇为尚书,负责在大明各地建立医馆,发展卫生事业、防治瘟疫,培养医匠、研制随军药品等事务。

同时,刘衍的这份方略还整顿北镇抚司、南镇抚司,将南、北两司合并为军情部,由幕府情报司司丞吴国金出任尚书。

军情部的内部依然保留南北、镇抚司的建制,北镇抚司对外震慑周边部落、国家,南镇抚司对内监视百官,全部都有侦查、审问、抓捕、暗杀等各项职能。

至于幕府,刘衍决议取消幕府政务部,部长王文镇改任吏部尚书,原吏部尚书改任工部尚书。

幕府政务部署理司司丞尚文苑任刑部尚书。

至此,朝廷各部的改革暂时告一段落,礼部、御史台、鸿胪寺等衙门的人事和职能暂时不变。

但是在许铭宣读完方略之后,刘衍却看了看依然陷入震惊中无法自拔的百官,冷声道:“太祖定下御史言官风闻言事的祖制,本意是好的,就是要让文武百官能够被时刻监视,让百官不能

贪赃枉法,让奸臣不能祸国殃民。”

“只是时至今日,朝中的御史言官均以语不惊人死不休为己任,根本不管事情的真伪,也不管国事如何,只顾着沽名钓誉,只为自己搏名、只为打击政敌,如此便是乱政!”

“所以本公定下规矩:从今以后,御史台十三衙门弹劾朝中大臣、地方文武百官,必须要能够拿出切实的证据,不可风闻言事、不可打击异己、不可扰乱国事,否则必将重处!”

此话一出,朝野震动。

那些御史言官们看向刘衍神色复杂,这些言官原本就没有什么切实的权柄,能够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靠的就是弹劾之权,可是如今这个权力却被刘衍加以限制了,今后朝中大事还有言官的一席之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