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换宋 > 17章 解元九岁半

17章 解元九岁半

李纲本是朝中重臣,虽然因为没有迎合皇帝,被贬到南京府来当了个小小的知县,但他下地方时,皇帝还是怕他在地方受到地方势力的打压,放不开手脚,暗中赐了他尚方宝剑。而南京府的提学早就钦佩他的学问和为人,让他也来参加此次阅卷,共同完成为国家取士的任务。

李纲李知县看了这首诗后,说道:“这首诗,是一位功成名就的高洁之志,晚年归隐山林,在临终之时的绝笔。一句‘回首平生无憾事,曾于绝壁垒昆山’,叙述了一位曾经为国舍身忘死的英雄志士,他曾经在绝壁为国家垒起了昆山,使我们华夏的脊梁得以再次挺起。”

“绝壁垒山,何等危险之事,但他和他的追随者办到了。难道诸君认为这样的志向还不够高洁吗?如果我们每一位在坐者,临终的时候都能够自豪地说,我一辈子没有什么遗憾的事了,因为我已经为国家的崛起付出了最大的努力。”

“所以,我认为此诗在这次的试卷中,应算一等一的佳作。”其他几位阅倦老师听李纲这么一剖析,都认为此诗确实不错。这样,赵重阳这篇并不算特别优秀的七绝居然得了高分。”

这个时代,对士大夫太优惠了。一旦中举,自己就真正的踏进了士族的门坎,成了士大夫的一元。

虽然,赵重阳提倡士农工商一律平等,但从秦汉以来,一千多年形成的固有观念,不是谁说改变就轻易改变得过来的。

所以,既然暂时改变不了这种等级观念,赵重阳就只有先爬上高处,取得了各种特权后,再慢慢地改变人们的观念。

因此,赵重阳还是尽量强迫自己将八股文章练得得心应手。敏捷的反应、敏锐的洞察能力,辩证的思维方法,加上超越这个时代上千年的见识,使得赵重阳的策论堪称写得精彩,这次毫无悬念,获得了真正的头彩!

最后,考试成绩总汇,他毫无疑问地取得了府试第一的名的好成绩,成了一个受到大家追捧的解元。

但当府学的教授将他的名字与登记的资料对照时,发现今年的解元只有九岁半,这可是至随唐开科取士以来取上的最年轻的一个举人,除此之外,从来末听说在十岁以前就有中举人的。

这也太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了,9岁多的孩童,大多数都还在启蒙阶段,四书五经也才开始接触,谁知这家的孩子,竟然在一众高手中脱颖而出,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放榜的这天,南京府学的大门前万人空巷,人头攒动,大家都争着看榜。

这次全州共取了二百三十名举人,占全部考生的六分之一。

赵重阳和赵安用不着挤到前面去就已经知道结果了,因为大家都在议论,这一次考第一名的解元是一个叫赵重阳的小孩,是临江县的一个小秀才。

更令人惊奇的事还在后面,陈永福老师再次令人刮木相看。他教的学生六个秀才参加举人考试,居然全部都中了举。临江县这次取了十二点名举子,他的学生占了一半。

除了赵重阳中了第一名外,黄凤明考中第三名,谢正元中了四十三名,赵元贵中了四十五名,赵本华中了四十六名,只有胡淘书,名次稍靠后,考了一百二十二名。

王振南的儿子这次也考得很顺利,考上了第六名。

周代富这次能考上举人,并勉强进入前一百名,确实是多亏了小舅子发明的蘸水笔,写起字来又小又快,以往要抄四五个时辰的学习精要,现在只需一个时辰就完成了,这样一边抄一边记,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加之,赵重阳这次府试高中头名解元,成了全州有名的才子,具说许多有待字闺中的女儿的大家族都准备前来遣媒提亲了。

只是一打听,这次的第一名才子才九岁多,那些人家才作罢。

周家再也不敢嫌赵重阳家门坎低,赵家这次不但一门中了三个举人,而且谪系小儿子还取了第一名。

所以,周家决定交好赵重阳家,周代富的爹周大善人破天荒的在府试成绩公布了的第二天派驴车来接,将赵重阳请到周家去庆贺,祝贺两郎舅双双考上举子。

〱周府在南京城东门外八里处的周家集,离赵家码头只有三四里路远。

一想到周家以往的作派,赵公子是很不想去,但考虑到大姐在周家的地位和脸面,还是决定亲自去一趟。

这次,他们还把和赵公子同住在一起的赵本华、赵云贵、黄凤明、王达平等人也邀请了去。这几个人这次发挥得不错,都比周代富考得好,去了后周家也非常觉得有面子。

席间周代富父子频频向众人敬酒,喝的是周代富上次从赵家带回来,他们还没有舍得喝的高度酒。

并不断夸奖赵重阳年少才高,是古往今来少见的少年英才。

赵重阳见周老爷子的态度大为改观,便有心帮周家一把。

并且周家曾经也是这南京府有名的豪门旺族,这些年虽然已经衰败了,但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周家在南京东门外的影响力,还是无人可比的。赵重阳知道他们周家也有纸坊和酒坊及纺织作坊的,便问了他们的生产情况和白酒销售情况。

周老爷子说:“白酒的销售量虽然稳定,但利润不高。纸坊的生意又下跌了,南京城今年新上市了一种新式纸,不但纸质光洁,且洁白无瑕,几乎把南京城外销的大宗交易都抢光了。”说罢,摇头苦笑了一下。至于纺纱和织布作坊的生意,也有些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