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 第五百二十七章 三位学生

第五百二十七章 三位学生

“学生明白。”

尽管非常的不舍,但朱橚还是立马就应下了苏璟。

这执行力,是真的没话说。

从农学院离开,苏璟脸上是无比欣慰的神色:“上天还真是有够眷顾我的。”

朱橚的表现,着实让苏璟再度震撼。

这样的苗子,是真的太优秀了。

此刻苏璟的内心只有一个想法,必须要让朱标活下来。

大明不经历那场靖难之役,平稳的继承下来,这个世界绝对会过的更好!

转眼便到了第二日,苏璟又到了大都督府找到了朱标。

现在的朱标,已经开始在军营里学习了。

“学生朱标拜见先生。”

朱棣十分恭敬的行礼,一丝不苟。

苏璟看着朱棣,内心又生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想法来。

朱标真的能比那个赫赫有名的明成祖更加出色吗?

此时的朱标固然优秀,但未发生过的事情,谁也说不好。

而朱棣的成功,那是早在史书里就被书写过无数次的了。

但很快,这样的想法又被苏璟所祛除。

大明因为自己的到来,已经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即便是朱标真的死了,后面依旧会是朱棣成为明成祖吗?

这也不一定吧。

蝴蝶效应苏璟还是知道的,如今他对大明的改变,已经不仅仅是蝴蝶扇动翅膀那么简单了。

“先生,您怎么了?”

朱棣看着一直都在发呆的苏璟,立马关心道。

“哦,没什么。”

苏璟回过神来,淡淡道:“没事,只是刚才想到了一些事情。今日来看看燕王,还是想问问燕王,日后就藩之后,有什么想法?”

就藩?

朱棣显然是没想到苏璟怎么会突然问这个问题,毕竟他们虽然已经封王,但就藩的日子,还是挺遥远的。

不过朱棣是有志向的,他无比坚定道:“学生自然是要将北方的元朝余孽尽数的扫除,大明铁骑一定会踏上最北方的土地!”

常言道少年立志,这会的朱棣,苏璟算是听明白了。

“看来秦王是想封狼居胥,不错,志向足够远大!”

苏璟笑着点头道。

他倒也没有太大的意外,毕竟这个时候的朱棣,还只是朱标的弟弟,尚未就藩的秦王。

当皇帝这件事,朱棣肯定是不会想的。

同时,那位历史上著名的黑衣妖僧姚广孝,可还没入朱棣的帐下呢。

不过就算如此,这封狼居胥的志向,也已经相当远大了。

“学生知道这很难,但学生相信,以我大明之军威,绝对可以做到的!”

朱棣一脸自信道,这自信仿佛是与生俱来的一般。

到底是朱元璋的儿子啊!

苏璟内心感慨,脸上依旧带着笑容道:“燕王努力吧,我相信燕王终有一日可以做到的。”

“学生谢过先生。”

朱棣朝着苏璟拜谢。

苏璟则是直接起身道:“好了,今日便到此为止吧,不打扰你了,我先走了。”

“嗯?先生就这么走了吗?”

朱棣有些纳闷,怎么苏璟问了句话就要走。

苏璟淡淡道:“该问的问完了,自然该走了。”

说完苏璟便离开了这大都督府。

朱樉、朱橚、朱棣苏璟都见过了,但朱棡苏璟并没有去找。

因为现在的朱棡,还处在思想强烈交锋的时候,苏璟不想去干扰朱棡。

虽然对于大明来说,有些想法肯定是过于的早了。

但总要有这样的人出现。

苏璟很清楚,自己无法成为这样的人,因为自己已经接受了现代思想的熏陶,无法成为这样的先行者。

当然,苏璟也很明白,成为这样的人,下场注定是不好的。

所以,他更加不能去干预朱棡了。

……

两日后,到了放榜的日子。

至公堂内,一众参加的考生将其挤的满满当当。

毕竟这是大明开国的第一次科举,所有人都非常的重视。

即便是谢春芳这般对自己毫无信心的人,也依旧赶来了。

哪怕自己没上榜,总要听听上榜的都是些什么人。

堂后,是翰林院的一众批卷学士,以宋濂为首。

毕竟这一次的科举考试主考官就是宋濂,当然在这一群人之外,还有一个苏璟。

“仁远伯,您看现在是不是该放榜了?”

宋濂身为主考官,相当准备苏璟的意见,只因为这是皇帝朱元璋特别要求他来参加的。

苏璟很无奈,没想到自己在家搞自行车搞的好好的,被一道圣旨给叫来参加什么科举放榜。

这科举自己既不是考生,也不是考官,参加叫个什么事呀!

不过圣旨到了,总归还是要来的。

“自然是听宋大人的,您决定。”

苏璟朝着宋濂拱手道。

流程什么的,他压根就不清楚,还是不乱说话为好。

宋濂点头,随即道:“既然如此,按照各朝惯例,午时已到,合该放榜了,咱们出去吧。”

要说这惯例,其实也是不对的。

因为正常的科举放榜日,那得是在春闱之后,也就是二三月的时候才放榜。

这秋闱本来只是次一级考试的比如乡试这种的考试。

只不过大明首次科举,比较特殊,为了赶时间,就搞成了秋闱。

一众官员还有苏璟与宋濂一起来到了至公堂内,宋濂手里捧着一份卷轴,便是上榜名单了。

各自全国各地的考生,全都是心心念念的盯着宋濂的手,只等着播报名单。

苏璟扫视了一眼面前密密麻麻的考生,真是相当的震撼。

人是真多!

而且各个年龄的几乎都有,反倒是二十岁的小年轻不多。

谢春芳已经属于十分年轻的那一批了。

没办法,科举考试那是国家大考,十年寒窗苦读也不过是形容,二十年三十年的大有人在。

之前因为外出没见到大明第一次科举的盛况,如今也算是弥补了。

当然了,苏璟现在也不清楚名单上的人,只是静候宋濂的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