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部繁子笑道:
王廷均说:
服部繁子说:
服部繁子和秋瑾上了车,王廷均看汽车消失在路口,才叹着气回屋。
到达天津后,直隶总督袁世凯专门过来送行,一番寒暄后,袁世凯单独叫走了李谕。
他拿出一本密码本说:
李谕没法拒绝,只能接过来道:
实际上最关键的东西,李谕已经做了,其他的有他没他无所谓,最多指导一些无线电的操作罢了。
李谕翻了翻密码本,又问道:
袁世凯说:
李谕担心道:
袁世凯说:
李谕说:
袁世凯问道:
李谕说:
其实早在日俄战争开始的几个月前,袁世凯就猜到了日俄会开战,在1903年底两次给外务部致电,敦促一定要保持局外中立。
然后他还援引了一些国际公法中有关战争的内容。
袁世凯是清廷里少有的明白人,这种明白体现在其他朝廷大员只是出于害怕要中立,而袁世凯是看出了日俄以及各国都想要中立,然后可以暗中操作。
袁世凯摘译的国际公法有关的内容,比如等,显然也是满清统治者最迫切的希望。
其实,真正具有国际法意义的中立公约,直到1907年才被世界承认。此前的国际公法只是一些通行的原则。
所以清政府的才显得荒唐。
因为一旦战争在中立国领土上打起来,哪还有中立一说?
即便二战中的瑞士,战争时期军机也都是一直在边境线巡逻,不可能让参战国的军队真的到自己领土上,不然哪说得清。
袁世凯很清楚,中立的确不仅是清廷想看到的局面,更是列强都想要的局面。
果然,日俄宣战的当天,美国公使就首先表态,尊重清政府的,紧接着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大使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愿。原因嘛,当然是不希望损害他们自己的利益,因为一个稳定的清政府,更有利于他们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至于交战国双方,俄国由于《中俄密约》的问题,显然处于劣势地位,心知肚明清政府不可能帮他们,清廷中立对他们而言是最好的。
比如俄国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最担心的就是中国的立场,他曾经说过:,
日本同样害怕清政府不中立,哪怕是清廷真的站在自己一边,日本也害怕。
因为日本知道,清廷拿不出军队抵抗俄军,只会拖累自己。而且一旦清政府对俄宣战,俄国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从其他地方出兵。
而日本已经倾全国之力,根本没有余力在其他方向抵抗俄军。
从战后的情况看的确如此,日俄战争结束时,俄国在远东还有数十万大军,但日本已经筋疲力尽,全国所有的陆军13个师团都豁出去了,无力再战。看书溂
李谕还是有点担心袁世凯派出去的这些谍报人员,因为吴佩孚根本不是专门谍报出身,很容易暴露。
于是李谕叮嘱道:
袁世凯讶道:
李谕点点头:
袁世凯说。
李谕说:
袁世凯问道:
李谕说:
张作霖的人马目前已经接受了,不过显然他并不是那么听话。
袁世凯对东北的情况大体了解,说道:
李谕说:
袁世凯皱了皱眉:
李谕说:
袁世凯说:
李谕笑道:
袁世凯说:
李谕走后,目前在袁世凯府上当高级军事顾问、未来日本第二代特务头子坂西利八郎走出来说:
袁世凯问道:
坂西利八郎说:
袁世凯道:
坂西利八郎顿了顿,又说,
袁世凯心中明白日本人的小算盘,笑道:
坂西利八郎微微笑了笑,眼光凛凛说:
李谕和坂西利八郎都这么说了,倒是让袁世凯对这个竟然懂得的小小马匪生出来一点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