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婆娑世界的行者 > 第二百三十九章 佛陀与菩萨

第二百三十九章 佛陀与菩萨

苏轼用拇指轻轻摩挲着小佛像,沉吟半晌,才继续为辛子秋解释道:

“小秋兄弟你说得对,这枚舍利极有可能是大梁国那位布袋和尚的肉身遗蜕,据说他乃弥勒菩萨转世,是真正的大德菩萨身,坐化后能够留下舍利,当在情理之中。

“而从大梁直到大周,再到我大宋太祖皇帝黄袍加身,一统天下,中间经历了数十年的乱世,此宝若是流落人间,最后落在太祖手上,又传给当时的太子赵徳昭,那也是极有可能的。

“只可惜,那位伪太子殿下与佛无缘,白白带了佛像一辈子,却不知这其中另有玄机……”

辛子秋听得目瞪口呆:

“子瞻兄,你真是神了,只是摸了摸这小佛像,又凭着四句偈语,就推测出了它的来历?”

他是真的心服口服,术业有专攻不假,但像苏轼这般见识广博,只凭蛛丝马迹便能剥茧抽丝,推测考证出物件来历的本事,确实是神乎其技。

这千古第一文人的名号,果然不是吹出来的。

苏轼摆了摆手,并没在意辛子秋的的吹捧,笑道:

“这当真不算什么,舍利子材质特殊,稍有眼光的人都能认出来,而那四句偈语也广为流传,把两者联系起来并不算难。我若能破译符文的意思,解出佛像中的秘密,那才叫了不起呢。”

辛子秋被苏轼的话勾得心里痒痒的,忙问道:

“子瞻兄,你说的秘密究竟是什么意思?”

苏轼举起佛像,对辛子秋正色道:

“小秋兄弟,你可知,这是什么凋像?”

辛子秋像个被老师突击提问的孩子,摸摸脑袋,眨眨眼睛,不确定地说道:

“偈语中说了弥勒,再看佛像这副笑口常开的样子,自然是弥勒佛了,难道不对?”

苏轼笑道:

“既对,也不对。世人皆称弥勒为佛,其实弥勒乃是菩萨果位,并非佛陀,但在未来将会成佛。《阿含经》有云:‘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如来……’

“换句话说,弥勒菩萨并非现在之佛,而是在遥远的未来佛,并且将是现在佛释迦摩尼的继任。但布袋和尚留下四句偈语,又凝成如此无瑕无垢,自成佛像的舍利,说明他很有可能已经觉行圆满,在圆寂之时得到了最高的佛陀果位。这两者自相矛盾,根本说不通。

“这其中的道理和解释,也许就藏在你见到的这些符文之中。但不论有何种原因,都一定是佛教之中的大隐秘。”

辛子秋听得明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中是否有佛陀和菩萨存在,但若是有的话,那母庸置疑,肯定是当世最顶尖的人物,论实力也绝不会弱于真仙。

自己和苏轼要挖出他们的秘密,该不会遭到因果报复吧。

他虽然不是苏轼那种大文豪,但也读过《西游记》和《封神演义》这些通俗小说,知道西方教最是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到时候万一哪位佛陀突然跑到他和苏轼眼前说一句:

“道友,我瞧你与我西方有缘,不如随我前往极乐世界,得证混元大道……”

那不是完蛋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