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明皇子高爔传 > 第366章 不要派太监

第366章 不要派太监

永乐皇帝的谕旨是要求高希七天审结此案,高希只用了五天就将案件审结,移交给了三法司。

垮塌案审结的消息,第二天在各家报纸上作为头版头条刊登了出来,民心振奋。

《詹事快报》和《锦绣日报》是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两家报纸,但因为都具有官方背景,所以只是单纯地报道了案件的进展。

而其他民间大小报纸,除了报道案情,还连带着表扬了永乐皇帝和太子朱高炽。

说当今天子和未来的储君会识人用人,向龙江船厂派了一个敢为民请命、不畏权贵的好官。

特别是高希点名工匠杖责太监何不归、吴庆黄的情节,在应天府的大街小巷迅速传开,甚至有嗅觉敏锐的说唱艺人,已经将这个情节编成了评书、唱词,在茶馆里说唱,听者如云。

养心殿。

“陛下,你老人家是没在现场,没看到全城最大的酒楼紫微酒楼的茶座里,坐满了食客、茶客,都挤在那里听‘工部主事坐龙江、工匠执杖打奸臣’这回书。这书里虽然说的是高大人审垮塌案的事,但最终都是在夸赞陛下英明、太子识人呢!”

刘公公一边说着,一边将新沏的蒙古贡茶端了上来,换下了龙案上凉了的龙井。

永乐皇帝还是第一次听说百姓会用说书的方式,将自己夸了一通。

这可是真正的民心所向,刘公公的简短的唠家常似的报告,当然要比文官们呈上来歌功颂德的官样文章鲜活、动听得多。

永乐皇帝的心里蜜一样的甜,脸上却只是带出一点微笑罢了。

“陛下,太子殿下和高大人已经在殿外了。”

“让他们进来。”

“臣工部主事高希参见陛下,愿吾皇万岁!”高希毕恭毕敬地行了君臣之礼。

“起来吧!”

“谢陛下!陛下,这是龙江船厂垮塌案所有罹难工匠的姓名,一共八十二名。还有一百六十三名工匠受伤,名单也附在其中了。”高希将伤亡名册呈了上去。

“父皇,高希在之前的奏折中,已经建议给这些伤亡工匠分别加以抚恤。儿臣也赞同高希的建议,其中死者每人抚恤金五百两,家中无人做工的,在船厂安排一人做工。伤者每人抚恤二百两,若无法再做工的,同样安排家中一人到船厂做工。”

“朕准了,就由工部负担这笔抚恤银,也由他们安排发放吧!”

高希跪下去连磕了三个响头:“陛下英明仁德,皇恩浩荡,臣代龙江船厂的工匠拜谢陛下隆恩。”

“你就想着代工匠们说话,你的家眷如何了?”

永乐皇帝这么一问,高希心中着实感动了一下:“回禀陛下,所幸无事。两位夫人带着家人去了惠安伯府暂住。”

“这是朕疏忽了!你替朕和太子办事,总是要得罪人的。没想到何不归一个太监,心却如此狠,都将手伸向你家了。炽儿,就从金吾卫调二百人马,暗中保护高希家人和宅院。”

这可是天大的皇恩,只是皇子才有亲军护卫,尽管只派了二百人马,还是暗中保护。

“陛下,这于制不合。”高希说道。

“于制不合?呵呵,若事事要合于制,朕当年就不应该起兵靖难了。”

“父皇恩典,四弟你就安受了吧!”

“是,谢陛下隆恩。”

“希哥儿,你刚才说龙江船厂混乱,之前朕时有耳闻。郑和这次下西洋回来后,他也数次向朕提起此事。你次呈上来的折中说的三点:内官在厂区里乱设卡盘剥、内官们乱收孝敬银子、材料被内官侵吞,只要重整内官监,重新向龙江船厂派驻内官,就可以解决了。”

永乐皇帝又叫高希“希哥儿”了。

但永乐皇帝说这些话的意思是,再换一批“好太监”去就行了,可是高希却不这么想。

“陛下,臣以为最好不要再派太监去了。”高希说道。

“不派太监?”永乐皇帝脸上没有好奇,只有渐渐消失的笑容。

空气变得凝重起来。

太监、内官,为什么如此受永乐皇帝信任?因为他们是“内”官。

更通俗一点说,所有的太监都是永乐皇帝养的“家犬”。家犬的主要职责,就是替主人看门,监视一切外面的人。

而永乐皇帝恰恰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宠信太监的皇帝之一。没有了太监派出去,充当他的眼睛、耳朵,永乐皇帝几乎就要睡不着觉,总怕有人要造反,总怕有人要害他。

现在高希说“不要派太监”,永乐皇帝本能地不高兴,本能地警觉起来。

“不仅不派太监,连工部官员都应该撤出龙江船厂。他们是做官的,又不懂造船,待在那里只会坏事。”

永乐皇帝没言声。不过基于过去的经验,他知道高希一定会提出更有吸引力的点子来。

“那你说,工部没人在船厂,你又要内官监撤走,龙江船厂怎么办?谁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