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逆清1845 > 第134章 内务调查司

第134章 内务调查司

四月二十二日,广州。

从四月二十日宣布起事开始,复汉军仅仅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宣告拿下广州,而后又用了一天时间清剿了城中的溃军,直到目前为止广州一直都处于戒严的状态——广州固然已经被夺下,但不代表城内就不存在清廷的死忠分子。

说到底,满清得天下虽不正,但也有二百年,不少汉人士子早已将其奉为正朔,为其读书做官,对清廷仍以君父待之,因此即便在广州这座堪称反清氛围最为浓厚的城市里,依然有大批的岭南士子对赵源表示沉默,他们既不接受,也不反对,更多还是观望为主。

除此之外,清军撤离虽然仓促,但是毕竟经营日久,临行前也在广州城内埋下了大量的细作,这些人不同于溃兵直接暴露在大家面前,想要挖出来也需要一定的时日。

至于清廷官员的态度就更加明显,当赵源率军进入广州时,几乎所有的满清官衙都空空如也,原来做事情的官员要么跟着穆特恩一起逃走,要么干脆混在乱民里面溜走,与此同时广州满城的家属们也跟着满洲八旗一同撤往了肇庆,像广州将军府、两广总督衙门、巡抚衙门,再包括广东布政使、广东按察使、广东学政、广东道御史以及粤海关等等,全部都空无一人。

唯独一直留在城内的广州知府关晓峰,却在广州被攻克前的最后时刻迟迟未能自杀,最终被复汉军士卒所擒获。

总体来说,这些并不出乎赵源意料之外,说白了在天下人看来,即便赵源拿下了广州,但也不能说明什么,顶多也就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在这种情况下,赵源自然不可能有足够的文官来支撑整个广州的需要,但是他有一点好处,那就是过去通过行商体系培养了大批人才,其次复汉军中也有一批优秀的军官可以临时充当官员,算是能将这个架子给搭起来。

在一众复汉军的护送下,赵源带着一众军官、行商以及那些站在复汉军这边的士绅群体,直接迈步进了广州将军府——此地已经被改成大都督府,将会成为复汉军政权的核心之一。

之所以说是核心之一,只因为复汉军政权明面上的领袖并不是赵源,而是前清廷虎门镇总兵赵诚,而就在昨晚赵诚也送来了消息,那就是他已经控制了整个虎门镇以及半支广州水师,算是取得了另外一个好消息。

就在四月二十号当天,赵诚率领一群心腹在虎门镇宣布起事,并且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对虎门镇全军的控制,将所有忠于清廷的清军军官杀掉,并对广州水师完成了突袭,乘机夺下了半支水师,大约有二十多条战船,拥有兵力四千多人,而另外半支水师则在广州水路总督赖恩爵的带领下仓皇北逃。

在一些不了解内情的外人看来,起事的重点既然在广州,那自然应该以广州为中心,但是赵源却认为虎门镇的位置和广州水师尤为重要,有了他们就能保证拥有一条前往兰芳的退路,因此虎门镇和水师一直让亲爹赵诚掌控,才更加让人放心。

大都督府中,复汉军核心群体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堪称紧急的会议。

刚刚被任命为复汉军都督府参议的潘正炜,很快就说出了心中的第一个担忧,“大都督,广州城内现如今有不少清廷官员、候补官员以及家属,他们既不愿意投靠我们,恐怕还是存着效忠清廷的意思,若是不好生处理这批人,只怕会形成隐患。”

赵源面色凝重,他当然知道这里面潜藏的风险——要知道,大清朝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后,再加上捐纳制度缘故,导致广州存在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捐纳官员,这些人基本上没有实职,都是广州城内的商人,可是这些人也算是给大清朝交了一笔银子,在广东各地也拥有大量的良田,属于士绅中的中坚力量。

处理这些人,自然是要小心再小心,表面上看这些人不算什么,可是他们人数却相当多,光是广州城内的捐纳官员至少有数千人,再加上他们的家属姻亲,至少也有个几万人,这些人眼下被困在广州,或许已经在骂娘了。

处理这件事,罗广平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他在兰芳就杀得血流成河,自然不在乎在光州多砍一些脑袋,他用手掌轻轻往下一劈。

“大都督,要是麻烦,就让臣将其中为首部分全部处死就好了!”

“不可!”

潘正炜、伍崇曜、卢继光等人齐齐摇头,他们还真怕赵源一个冲动,将这些人给杀光,要知道这里面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广州本地人,这些人捐大清朝这个官只是为了买个身份,倒不会真的跟大清朝有什么纠葛。

赵源也有些哭笑不得,他摆了摆手,道:“这件事不能盲目杀人来解决,本督倒有几点想法。”

在这件事上,他不准备再听其他人的意见,打算先独断专行了。

“首先,在城内张贴通告,愿意投靠我们的清廷官员亦或者是候补官员,皆可根据才能和资历授予相应的实职,若是不愿意者,可以放其离粤北上,但是所有离开者只需携带一个包袱,总价值不得超过五两白银,所有银行、票号单据不得携带离去。人人都需要经过搜身,方可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