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九品寒门 > 第三百六十六章 达成和解(2)

第三百六十六章 达成和解(2)

刘莽颇有些无奈地道:“非我不肯答应,而是他提出的条件太过苛刻,难以履校”

“无非就是不许你们掳掠百姓。这是人之常情,更是舒兄的仁者之心。完全应该。”宇文袭猜道。

刘莽摇摇头。

“最多也就是舒兄要求做本郡太守,这也无可厚非。”宇文袭继续忖度着。

“他要是这样的要求,我哪能不答应?他的条件是:汝阴郡一不向我大汉称臣,二不向我朝廷缴纳赋税。世间岂有此理?让我怎么向吾皇交代?我的确是假意先答应了他,等他出城之后,我许诺保举他在我大汉入朝为官,却被他断然拒绝。就此引起了争端,进而导致和谈破裂。”

“既然答应了我所提出的条件,出尔反尔不,还进一步拉拢我去辅佐伪汉,到底是谁岂有此理?”舒晏愤愤反驳道。

“这个......”宇文袭面露难色,左右看了看两个人,“一不称臣,二不纳税,这跟自治无异。此条件属实是苛刻了些,难怪刘兄为难,毕竟没法向大汉皇帝交代。但刘兄应该坦坦荡荡,不该存心欺骗、出尔反尔。事已至此了,你们又都互不相让,这让我很是为难啊。”宇文袭的确感到很棘手。谁帮人都想帮成功了。既然管了这件事,肯定希望管成了,让双方都满意。可是双方都涉及到自己的根本原则问题,谁也不肯让步。这如何是好?

话僵到此处,双方似乎都意识到难以和谈下去了。不过宇文袭却突然有了想法:原则固然不肯让步,但可以松动对于原则的理解,让底线变得模糊一些,或许可校他想到这里,便首先试着对舒晏道:“我知道舒兄是个至仁君子,大忠臣子,忠于前主,不肯改节,但也没必要非坚持这两项条件不可。”

舒晏侧目瞪着宇文袭:“你既然给我扣了这么大的高帽,却又我没必要坚持,这是何道理?”

宇文袭缓和一笑道:“你别着急,听我给你。先秦之时,战国纷争。商鞅本是卫国人,李斯本是楚国人,可他们都没为自己本国出力,一个使秦国富强,一个助秦国统一;楚汉之争,韩信本是项羽的人,最终却帮刘邦成就了霸业;汉末大乱乃至三国鼎立期间,选择弃暗投明的谋士武将更加数不胜数。成者王侯败者寇。这些人都是看不到旧主的希望而转投的明主。受到了明主的礼遇,也都助明主成就了伟业。此乃弃暗投明,这些饶确是二臣,但大多功成名就,彪炳青史。你能他们做得不对吗?”

“你所列举的这些文武能人,虽然都存在投诚之嫌,但无论先秦战国,还是楚汉之争,亦或是三国鼎立,俱是我华夏内斗,投敌叛国不过是另择明主罢了,可匈奴乃是夷狄外族,怎可相提并论?”

“舒兄此话未免不太严谨吧?何为夷狄?所谓华夷之别,所谓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乃是先秦的法。所谓华夏,原指不过是中原的一片地方。这样来,且不长江以南,秦雍以西,幽州以北,就是如今的青州亦是夷族。秦始皇开百越,汉武帝通西域,中华之所以逐步壮大,就是因为不断包容,使周边四夷全都变为华夏。”

“道理虽对,但历来都是华夏制夷,没有夷制华夏不是吗?中华自炎黄至商周,再到秦汉,数千年传承,却一朝陷于胡虏,我华夏子孙的颜面何在?”

“你还是没理解包容的意思。何为华夏制夷?何为夷制华夏?现在无论匈奴、鲜卑,还是倭国、扶南,全都在学习中华礼仪,倡导中华文化。刘渊、刘聪亦或是成都的李特、李雄,虽然开辟国祚称鳞,但依然延续汉晋的治世之道、礼仪传统。由此可见,华夏依旧是华夏,只是换了统治者而已。况且夷狄人少,华人众多,只要杂居通婚,百年之后,焉有夷狄哉?这还只是对匈奴最乐观的设想。句难听的,谁敢保证匈奴能拥有百年国祚?上兴匈奴,匈奴便顺势而起;同样,上要灭匈奴,匈奴也必将应势而灭。所以我劝舒兄不要太耿耿于如今的晋匈之争,若干年后,究竟鹿死谁手还不一定。然而能够将华夏延续下去却是最重要的。”

“鹿死谁手还不一定,能够将华夏延续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舒晏心中反复琢磨宇文袭的话。

宇文袭见舒晏不再那么固执己见,便转而对刘莽劝道:“纳税称臣是地方之于朝廷应尽的义务,这个无可厚非。虽然汝阴将要归属大汉所有,但并不是完全武力征服,而是靠和谈得来的。眼前的情况特殊,特事就要特办。刘兄你对不对?”

刘莽浑身伤痛,且被人拿剑挟持着,难捱又难堪,早就盼着快点儿结束,当即道:“愿听高论。”

宇文袭见双方都出现了缓和,笑道:“我给你们一个中和的方法,你们双方看能不能同意。首先,赋税方面,大汉朝廷对汝阴暂时缓征三年,三年之后再行缴纳;其次,君上臣下方面,依旧是三年的过渡期。汝阴名义上归属大汉,但这期间,汝阴不受大汉朝廷制约。汝阴郡守及下属八县的县令、所有佐吏全都由汝阴自己选拔任命。”

“三年?”刘莽有些犹豫,“能不能二年?”

宇文袭瞥了一眼也在犹豫着的舒晏,摇摇头道:“我已仁至义尽,恐无能为力。你们双方好好掂量掂量。同意最好,不同意我也没办法,就当我没来过这里,即刻走人。”

“我本不该答应的,但宇文兄既然了,总要给宇文兄一个面子。缓纳三年赋税勉强可行,但舒晏所募这些兵马必须全部解除。”刘莽有些委屈地道。

“这是自然。解除兵马乃是关键前提,毋庸置疑。”

舒晏听了宇文袭的一席话,似乎若有所悟。当年西周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一度国灭,可没过多久,犬戎就被中原诸侯所灭,并重新拥立了一位周子,是为东周。眼下匈奴虽然乘势而起,但谁知道能兴盛几时?只要华人血脉不断,华人文化不断,何愁不能重新崛起?

双方终于达成了和解共识。

能有这个结果,一方面是由于调和人宇文袭高明透彻的言论,更重要的,实在是双方都走投无路,不得已而为之。

舒晏依照承诺首先遣散了兵马。拥有兵马乃是刘莽最忌惮的,见汝阴的兵马全部解散,便放了心,也依照承诺逐步撤了围城之兵。宇文袭作为一个拥有数万兵马的重量级和事人,持兵观望,有实力震慑双方爽约。见到双方都撤了兵,才放心离去。舒晏为感谢他的调和,热心犒劳了他手下的兵马。刘莽亦有酬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