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超神级学霸 > 第184章 太过生猛的后浪

第184章 太过生猛的后浪

超神级学霸正文卷第184章太过生猛的后浪两场报告会都已经做完了,但一行人还要在京城等两天,参加李建高的项目答辩。

喻成功在周日当天晚上吃过饭后,便悄悄退了燕北这边的酒店,领着一众人换到了举办今年杰青评选会议的京城国际会议中心入住。

虽然这相当于浪费了一天的房费,不过能带给喻成功满满的安全感,而且学校也不会介意的。

这次会议是周一开始的,只是周一、周二前进行的是生命科学部跟化学科学部的评审。要到周三才开始数学物理科学部的评审工作。

参加完周一的开幕式后,乔泽也难得的有了两天闲暇的时间。

虽然是第一天来京城,但乔泽没有出去转转的心思,最后还是决定就留在酒店里。

至于西林工大团队的其他人,早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京城了,基本上京城的所有景点都已经逛过了。乔泽懒得出门,其他人自然也尊重了乔泽的意见。

京城位于华夏北边,十一月哪怕天气晴朗,温度也已经在个位数徘徊,加上这些天一直是大风天气,天气又过分干燥,让一直生活在南方的乔泽很不适应,一直流鼻血,挺想拉着乔泽一起出门逛逛的苏沐橙便也熄了心思。

呆在酒店总不能无所事事,于是乔泽便决定干脆总结一下最近的思考跟许多草稿,先把关于杨-米尔斯理论存在性的论文总结出来。

这次倒不是李建高的建议。那天问过乔泽之后,李建高选择了沉默。然后告诉让乔泽自己选择要不要发表这篇研究成果。

因为克雷数学研究所,发布千禧年难题的时候,本就是将这个问题分成了两部分,杨-米尔斯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跟质量缺口问题。

换了另一个人不需要劝说,大概也会第一时间把证明过程发表。正如张洪才描述的那样,真能解决这個问题,并得到数学物理学界的认可,妥妥的名利双收。

数学界有句话,家里没矿就不要做数论研究,其实是很有道理的。因为绝大多数做数论研究的数学家,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成果。但如果解决了黎曼猜想、哥猜、以及千禧年七大难题里任何一道,情况又不一样了。

哪怕是对名利不屑一顾,同样也会忍不住发表,因为越是这样的数学家,越希望能得到认可。

就好像俄罗斯数学家解决高维庞家莱猜想。

他可以不要克雷研究所的奖金,甚至不去参加一系列的会议,但依然还是要把论文发表了。

但乔泽毕竟是不一样的。

李建高这次不给建议的原因是,他真怀疑乔泽可能用不了几年,能把质量缺口问题一起解决了。那个时候再把完整论文发表出来,造成的影响就不是地震了,而是直接火山喷发。

所以该怎么选择,李建高觉得还是让乔泽自己考虑算了。

至于乔泽的想法也很简单。

这个命题他现在几乎已经找不到人探讨。

即便是许昌树,也只能跟他简单讨论一些数学层面的问题。

虽然说数学物理不分家,但到了这个问题的层级,没有专门深入研究过量子物理、各种场论帮助并不算大。

其实乔泽有想过能不能找机会跟杨老聊聊,相信老人家也不会拒绝。

但考虑到杨老今年已经101岁了,简单的讲话或许可以,但进行高强度的思考跟论证太过强人所难,便也熄了心思。

所以提前把数学证明过程发表出来,如果能引发数学跟物理学界的广泛讨论,说不定能给他一些启发。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

当乔泽沉浸在一个极为具体的数学命题,总是能让他的思路变得更为明晰跟专注。

脑海中的各种公式,更是似乎转化为了一个个粒子在微观层面的运动轨迹,沿着一个个极为复杂的几何结构,不停的运动。甚至会让乔泽产生错觉,这些微观粒子不再总是处于量子叠加态,乃至于测不准原理都已经失效。

每一颗微粒,都如同宏观世界一样,有着专属于自己的运动轨迹。

哪怕生命极其短暂,产生之后,转瞬之间又会衰变消失的那些粒子,比如希格斯玻色子。

并不是乔泽否定了测不准原理,而是他怀疑具体到微观世界,宏观所规定的时间已经不存在意义。

这一点可以从生物体作为参考,比如一个关键的参数——神经信号传播速度。

在不同介质中,神经信号传播速度是有上下值区间的,比如有髓鞘的躯体神经纤维信导速度在39-90米每秒。所以理论上而言,距离越短,信导所需的时间便越短。

这也是大象远比人类行动要慢的原因。

同理在微观粒子层面,普朗克尺度是目前人类科学理论中所能研究的最小尺度,超过了就会转化为黑洞,光走过普朗克尺度的距离,便被定义为普朗克时间。

如果真能站在粒子的角度,去体验世界,大概率粒子所处的世界,其实跟宏观世界没什么不同。因为粒子所能体验到的时间流逝跟宏观世界所定义的时间流逝相差巨大。

同理当改变了时间的定义,与之相辅相成的速度自然也会相应改变。又或者将时间的定义移除,那么微观世界将是单纯的力跟能量的世界。

换句话说,所谓的测不准原理,无非是宏观世界针对微观世界的测不准。如果一个人能变成希格斯玻色子大小,那么他所观测到的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粒子的位置不再是概率,而是确定的位置,它的每一个运动轨迹,都能清晰的标注。

此时乔泽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就是这样,粒子在宏观时间定义下的转瞬即逝,却有着清晰的轨迹。

无数轨迹的路线最终形成了物理学意义上的场……

纷杂的思绪终究变成了乔泽屏幕中那一行行的公式跟引理、定理。

也只有在这种时候,他会完全忘记时间的流逝。

甚至放弃每隔两个小时去阳台望远的习惯。

如果不是苏沐橙一直跟在他身边,甚至吃饭都可能忘记。

周一晚上许昌树又跑来了一次。

昨晚跟乔泽在饭局上的交流虽然感觉收获很多,但毕竟当时人太多了,不方便一直说话。而且乔泽在开始吃饭之后,是真就一言不发,所以第二天许昌树忍不住又跑来了。

新酒店地址是喻成功主动告知的。

徐大江每天都会跟喻成功联系,打听乔泽的情况,喻成功也从徐大江的口中知道了这位许教授正在运作打算调到西林工大。自然便觉得这位教授亲切了许多。

能被乔泽邀请的教授多少是有些本事的。更别提这人还是在燕北大学这种地方拿到的正教授职称。

这种人才到了西林工大必然是要受重用的,喻成功不介意提前卖个好。八面玲珑的喻主任自有一套处事逻辑,小人物的人脉嘛,不就是靠这种点滴间的方便积攒起来的?

尤其是老喻的眼睛很毒,能看出许昌树就是那种一心扑在学术上,心思颇为简单的学者类型。这类人,虽然性子难免高傲了些,但一般是会记得别人的好。

可惜的是,这次许昌树来得不是时候,跟乔泽聊了不到二十分钟便被打发走了。

这次拜访也让许昌树真实感觉到了张洪才为什么会说“跟乔泽聊过之后,你再决定要不要去西林”的原因。

果然面对面的跟乔泽交流甚至比邮件交流似乎要更费力些。

当一个人话少到一定程度,想要跟上对方的思维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但这反而让许昌树感觉更为兴奋。

因为在他看来,乔泽虽然不喜欢交流,但这恰好说明了,这个年轻人是真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学术研究上。

再加上乔泽的天分,未来在西林工大跟乔泽合作,必然有机会研究最前沿的相关理论。

他甚至不需要论文上加上他的名字,只要是能一起研究,第一时间去了解那些成果,就足以带来极大的满足感。更别提每次乔泽寥寥几句话,就能让他收获满满。

这也就是他还不知道乔泽之所以忙碌,是正在写关于杨-米尔斯存在性的论文。

如果知道的话,大概会更迫不及待的想从燕北大学跳槽到西林工大。

平台资源?

不存在的!

华清大学的报告会许昌树没去,但只从燕北大学的报告会许昌树便能肯定,乔泽这样的人只要给他机会展现自己一次,就已经不再需要任何平台,真可以做到,他在哪里,哪里就是平台。

对于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都能信手拈来,哪里还需要什么平台?

……

这两天,乔泽在燕北大学做报告的相关视频,也已经在华夏数学界流传开了,尤其是在华夏科学院数学部跟物理学部内部,长达150分钟的报告会视频开始疯传。

本来就是半公开的报告会,加上燕北大学邀请了好几位院士参加,所有院士都主动索要了当天报告会的完整版视频内容。

乔泽许多证明的过程,短短两个小时的报告会可能很难理解,但满满干货的内容,如果要来反复观看,然后再对照《数学年刊》上发表的论文进行推敲,却还是能大概了解乔泽的思路。

请访问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