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七喜中文 > 穿越之玩转大宋 > 八三七 靖康之变(一零二)

八三七 靖康之变(一零二)

种师道对于牛伯远还是非常放心的,其实要说华夏军众将军中种师道最为看中的是吴麟,他甚至动了让吴麟西征心思。但是如今中原更是用人之际,所以他还是决定让吴麟留在中原。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种师道不想让吴麟再次做大,成为第二个高怀远,不过种师道也没有让吴麟留驻在西北,而是让他去守卫襄州。

西北缺粮一直制约着华夏军的发展,如今要想得到足够的军粮,除了让各农场扩大种植小麦、高粱、黍子等粮食作物,另外就是要向其他地区购买粮食。原本华夏军购买粮食的最重要的地区就是江南和巴蜀两个地区。

现在巴蜀的刘星源自立为蜀王,将蜀中的锦衣卫连根拔起,并且断绝了与西北的贸易往来,甚至还有磨刀霍霍北向之意。江南采购的粮食锦衣卫的华夏军商栈,全都由水路运送到襄州,然后再从襄州走陆路经过商洛山到达陕西行省,吴麟守着襄州也让种师道放心。

河东大战宗弼用火牛阵重创了华夏军(见战华夏火牛显威),但是自己也是军队也是损失巨大。本来他们就应该引大军见好就收,学习华夏军那样收兵回到北国,休养生息。可是当他得到宗望已经攻陷了东京汴梁俘获的宋钦宗后,再也坐不住了。

宗弼便强行征兵,让鸟家奴镇守河中府编练火器营,同时震慑河东。自己则带领10多万大军,气势汹汹的将襄州围困,准备打破襄州,再下江南。

宗弼20万大军南下,打下了河东之地后还能组织10多万大军围困襄州,完全是依靠猛安谋克的强行征兵的制度。金兵虽然人数众多,可是战斗力却是下降了不少。特别是这10多万大军中女真人不过五六千人,要不是有残酷的猛干谋克制度约束,这只军队也比大宋军队强不了多少。

其实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也是如此,金军在打破汴梁城之后,由于兵力不足根本无力持续征伐,于是先后立了张邦昌和刘豫两个伪皇帝为他们管理中原。也就是金军战斗力直线下降,襄州是河道纵横所在,大宋的襄州守军居然守住了城池。

种师道的私兵锦衣卫在南方如今只剩下了5个据点,其中襄州就是最重要的据点之一。虽然江南锦衣卫的总部在秀州,但是要单论人数,襄州这几年的人数增加的非常快,已经超过了秀州。

襄州最为华夏军的拿下的各路货物和北上粮食的交换的地方,经常有数十支商队在此地聚集。再加上以商栈衙行名义驻扎的锦衣卫,这里近千人的伙计、护卫、锦衣卫等与华夏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襄州的大小官员早就被锦衣卫买通了,对于华夏军在襄州的活动从来就不过问。这次金军南下,襄州的知府不管不顾,将印信挂在了大堂之上,带着细软家眷弃城而逃了。这里的兵马都监名唤李冲,听说知府已经跑了,自己也要挂印逃走。

还是襄州的锦衣卫迅速行动,将李冲扣留了下来。襄州毕竟还有3000厢军,如果知府和兵马都监都跑了,这厢军一散,凭借他们这些锦衣卫、护卫、伙计根本就守不住城池。他们急需以为官员稳定军心民意,带领大家守卫襄州。

李冲得知锦衣卫要求他组织军民守城,跪倒在地苦苦哀求,并表示愿意将兵符印信交给锦衣卫,让他们守城。

这襄州的锦衣卫也是为难,他们探听消息还成,要是领兵打仗可是外行。好在这时候王三还在襄州。(王三在襄州见五四三回)他毕竟是刘光世的亲兵出身,见过大场面的。因此锦衣卫就委托王三全权负责这里的守卫。

王三本来已经退出军队了,但是此时也是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接下了印信。不过他到那里都带着李冲,并以李冲的名义下达各种命令。

襄州的厢军定额本来是3000人,可是宋军都有吃空饷的习惯,如今在编的厢军不到2000人。好在华夏军商队护卫、伙计、锦衣卫还有千余人,对于守城来说3000士兵也是勉强够用了。

襄州就是古代的襄阳,这座城池坐落在汉水南岸,四周河道纵横,山地丘陵交错分布。实在属于易守难攻的城池。

不过王三也非良将,他不知道守卫襄州必守樊城的道理。樊城在汉水以北,与襄州隔江相望,如果要是能够坚守樊城,阻碍金军过江,那才是守卫襄州的上上之策。

不过襄州和樊城守军互不隶属,如今更是混乱,金兵几乎是兵不血刃占领了樊城。然后在汉水北岸开始征集船只,搭建浮桥,作出一副渡江作战的样子。

王三也知道自己没有什么统帅三军之才,因此他一边命令士兵加固城防,一边通过锦衣卫向延安府求救。

种师道得到消息后不敢怠慢,立刻派出吴麟、吴玠兄弟去襄州守城,并且写信让韩世忠带领水师前去助战。

种师道知道历史上南宋面对强大的蒙元还守卫襄州(襄阳)几十年之久,可见襄州城还是非常难以被攻破的。如今金兵肯定不如后世的蒙古铁骑骁勇,而吴麟、吴玠都是当世守城的名将,肯定比北元攻襄阳的守将(吕文焕)要更懂守城之法。